中国国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8 21:17
国债问题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问题。特别是1998年我国实施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的国债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国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而且国债发行的品种、期限结构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国债二级市场进一步发展,可流通规模恢复并持续增加,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债的政策效应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国债实践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亟待研究的课题。尽管在国债理论方面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因为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国债运作实践仍然是不充分的,随着国债运作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国债的认识也会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国债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在得以不断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在大量涌现;同时,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还将以新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笔者将国债问题作为研究题目,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问题作重新思考,其理论作用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准确把握和透彻分析国债问题,论文在回顾和梳理我国国债实践和国债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以拓宽举债空间、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为主...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的国债实践
一、 旧中国的国债
二、 革命根据地国债
三、 新中国的国债
第三节 国债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债思想
二、 西方国债思想的历史演进
三、 我国国债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基本含义和研究范围
一、 关于国债的概念
二、 研究的思路、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债的发行
第一节 国债发行价格的确定
一、 国债发行价格的分类
二、 影响国债发行价格的因素分析
三、 我国国债发行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沿革和评价
四、 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路
第二节 国债发行方式比较及选择
一、 国债发行方式的比较分析
二、 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的回顾
三、 我国国债招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我国国债的发行结构及其设计
一、 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及其设计
二、 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设计
三、 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及其设计
第二章 国债的流通
第一节 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
一、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
第二节 国债的衍生工具市场
一、 国债回购市场
二、 国债期货市场
三、 国债期权市场
四、 国债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其监管
第三章 国债的偿还
第一节 国债偿还的比较分析
一、 西方学者的国债偿还理论
二、 国债偿还方式和来源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我国国债的偿还现状及改进思路
一、 我国国债偿还的历史和现状
二、 改进我国国债偿还工作的思路
第三节 对我国中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一、 对财政偿债能力的基本认识
二、 对我国财政自身偿债能力的分析
三、 对我国宏观偿债能力的分析
第四章 国债的使用
第一节 国债资金使用的原则和效益评价
一、 国债资金的使用原则
二、 国债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
第二节 我国国债资金的使用状况及对策
一、 关于我国国债资金建设性的论争
二、 我国国债资金使用情况的实证分析
三、 国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 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节 对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分析
一、 国债挤出效应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二、 对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分析
三、 调整国债投向、避免挤出效应
第四节 积极运用国债政策促进西部大开发
一、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国债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现实选择
三、 继续完善国债投资,促进西部大开发
第五章 国债的规模
第一节 国债适度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 国债适度规模的含义
二、 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适度国债规模的确定
第二节 国债规模的度量及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一、 国债规模的度量指标
二、 利用上述指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三、 控制国债规模 防范债务风险
第三节 隐性负债、或有负债及其风险化解
一、 政府债务的分类
二、 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初步分析
三、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或有债务的特点及其影响
四、 我国隐性债务、或有债务风险的化解
第六章 国债政策及其可持续性
第一节 国债政策
一、 国债政策的涵义
二、 国债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三、 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四、 满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国债政策
第二节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一、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
二、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度量
三、 继续增发国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四、 实现我国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债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现实选择[J]. 曾军. 经济体制改革. 2003(02)
[2]浅议国债净价交易的经济学意义[J]. 曾军.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02)
[3]对近期国债政策取向的思考[J]. 曾军. 统计研究. 2003(02)
[4]论我国国债发行价格的确定[J]. 曾军.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2(09)
[5]积极运用国债政策 促进西部大开发[J]. 曾军. 宏观经济研究. 2002(08)
[6]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挤进效应分析[J]. 蒋德嵩.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 刘溶沧,马拴友. 经济研究. 2001(02)
[8]近年来的财政扩张是否有挤出效应[J]. 曾令华. 经济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704576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的国债实践
一、 旧中国的国债
二、 革命根据地国债
三、 新中国的国债
第三节 国债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债思想
二、 西方国债思想的历史演进
三、 我国国债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基本含义和研究范围
一、 关于国债的概念
二、 研究的思路、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债的发行
第一节 国债发行价格的确定
一、 国债发行价格的分类
二、 影响国债发行价格的因素分析
三、 我国国债发行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沿革和评价
四、 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路
第二节 国债发行方式比较及选择
一、 国债发行方式的比较分析
二、 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的回顾
三、 我国国债招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我国国债的发行结构及其设计
一、 我国国债的品种结构及其设计
二、 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设计
三、 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及其设计
第二章 国债的流通
第一节 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
一、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
第二节 国债的衍生工具市场
一、 国债回购市场
二、 国债期货市场
三、 国债期权市场
四、 国债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其监管
第三章 国债的偿还
第一节 国债偿还的比较分析
一、 西方学者的国债偿还理论
二、 国债偿还方式和来源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我国国债的偿还现状及改进思路
一、 我国国债偿还的历史和现状
二、 改进我国国债偿还工作的思路
第三节 对我国中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一、 对财政偿债能力的基本认识
二、 对我国财政自身偿债能力的分析
三、 对我国宏观偿债能力的分析
第四章 国债的使用
第一节 国债资金使用的原则和效益评价
一、 国债资金的使用原则
二、 国债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
第二节 我国国债资金的使用状况及对策
一、 关于我国国债资金建设性的论争
二、 我国国债资金使用情况的实证分析
三、 国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 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节 对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分析
一、 国债挤出效应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二、 对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分析
三、 调整国债投向、避免挤出效应
第四节 积极运用国债政策促进西部大开发
一、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国债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现实选择
三、 继续完善国债投资,促进西部大开发
第五章 国债的规模
第一节 国债适度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 国债适度规模的含义
二、 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适度国债规模的确定
第二节 国债规模的度量及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一、 国债规模的度量指标
二、 利用上述指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考察
三、 控制国债规模 防范债务风险
第三节 隐性负债、或有负债及其风险化解
一、 政府债务的分类
二、 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初步分析
三、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或有债务的特点及其影响
四、 我国隐性债务、或有债务风险的化解
第六章 国债政策及其可持续性
第一节 国债政策
一、 国债政策的涵义
二、 国债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三、 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四、 满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国债政策
第二节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一、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
二、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度量
三、 继续增发国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四、 实现我国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债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现实选择[J]. 曾军. 经济体制改革. 2003(02)
[2]浅议国债净价交易的经济学意义[J]. 曾军.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02)
[3]对近期国债政策取向的思考[J]. 曾军. 统计研究. 2003(02)
[4]论我国国债发行价格的确定[J]. 曾军.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2(09)
[5]积极运用国债政策 促进西部大开发[J]. 曾军. 宏观经济研究. 2002(08)
[6]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国债挤进效应分析[J]. 蒋德嵩.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 刘溶沧,马拴友. 经济研究. 2001(02)
[8]近年来的财政扩张是否有挤出效应[J]. 曾令华. 经济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70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0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