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1:06
  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近几年来,在规模和能力上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融资量的上升与公司经营状况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上市公司在融资之前编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融资后却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或将募集资金闲置、或将募集资金转移至控股股东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股市的正常运作。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对于上市公司合理制定股权融资政策和全而考察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理性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以往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普遍以负债率和握存现金水平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现象进行判断,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感性认识和经验分析,用实证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过度股权融资现状的分析,找出过度股权融资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现行融资制度的改进建议。首先,本文分别从财务杠杆、闲置资金、融资渠道和经营业绩几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及个案的股权融资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属于过度股权融资;其次,定性地分析了过度股权融资产生的原因;接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助SPSS 11.0统计软件,利用200...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构和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主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融资理论回顾
        2.1.1 西方融资理论回顾
        2.1.2 我国融资理论回顾
        2.1.3 西方融资理论在我国融资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
    2.2 过度股权融资的相关研究文献
第三章 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描述性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状及特点
    3.2 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描述性分析
        3.2.1 从财务杠杆角度考察过度股权融资
        3.2.2 从闲置资金角度考察过度股权融资
        3.2.3 从融资渠道角度考察过度股权融资
        3.2.4 从经营业绩角度考察过度股权融资
    3.3 过度股权融资对企业长远利益的影响
第四章 过度股权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过度股权融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4.1.1 外在根源
        4.1.2 内在原因
    4.2 过度股权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影响因素假设
        4.2.2 变量的确定
        4.2.3 样本数据的选择
        4.2.4 回归模型的建立
        4.2.5 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
        5.2.1 建立投资者民事诉讼制度,提高过度股权融资的成本
        5.2.2 发展机构投资者,降低过度股权融资程度
        5.2.3 加大债券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5.2.4 严格再融资资格,加强政策管理
        5.2.5 减持国有股,优化股权结构
    5.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有限理性行为分析[J]. 汪祖杰,张青.  财贸经济. 2004(12)
[2]非流通股与过度股权融资[J]. 郑祖玄,周晔,李达,赵涛.  世界经济文汇. 2004(04)
[3]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东辉,黄晨.  南方经济. 2004(02)
[4]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J]. 黄贵海,宋敏.  经济学(季刊). 2004(01)
[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 陆正飞,高强.  会计研究. 2003(10)
[6]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 汪辉.  经济研究. 2003(08)
[7]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及成因[J]. 黄东坡 ,李光.  中州审计. 2003(07)
[8]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J]. 武晓春.  经济问题. 2003(04)
[9]金融监管与企业投资股市[J]. 周春生.  税收与企业. 2003(03)
[10]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肖作平,吴世农.  证券市场导报. 2002(08)

博士论文
[1]企业融资论[D]. 刘淑莲.东北财经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71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1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