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2 09:08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以项目收入为导向,以资产信用为基础的创新型的表外融资方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证券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历程,引发出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 然而,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只有零星的、境外融资的个案出现。作为我国一项呼之欲出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改善投融资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成功实践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分析、探讨了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从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做法,以期加速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鉴篇: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了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及发展进程,指出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相应市场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需要政府、基础资产的供给者、投资者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等通力合作发展,随后总结出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1.5.1 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主要参与方
1.5.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行流程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6.1 研究方法
1.6.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境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运作与比较
2.1 全球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2.2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2.2.1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2.2.2 关于特设机构SPV
2.2.3 抵押支持证券的主要品种
2.2.4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三大核心环节
2.2.5 美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
2.2.6 政府的作用
2.3 加拿大的资产证券化
2.3.1 抵押支撑证券
2.3.2 资产支持证券
2.3.3 有关的法规体系
2.4 英国的资产证券化
2.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4.2 资产支持证券
2.4.3 有关的法规体系
2.5 日本的资产证券化
2.5.1 日本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动因
2.5.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5.3 银行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
2.5.4 有关的法规体系
2.6 香港的资产证券化
2.6.1 香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背景
2.6.2 商业银行自行运作模式
2.6.3 香港按揭证券公司(HKMC)模式
2.7 美、加、英、日、港的资产证券化比较与分析
2.7.1 美、加、英、日、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特征
2.7.2 美、加、英、日、港资产证券化的差异比较
2.7.3 国外及香港地区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分析
3.1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3.1.1 创新投融资机制的需要
3.1.2 深化银行业的金融改革的需要
3.1.3 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的需要
3.2 我国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
3.3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
3.3.1 法规规制度缺位
3.3.2 一级市场欠发达
3.3.3 机构投资者队伍落后
3.3.4 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3.3.5 金融监管水平不高
第四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应用模式选择
4.1 关于特殊机构(SPV)的设置与运作
4.1.1 SPV的模式
4.1.2 有关SPV的运作
4.2 目标资产的选择
4.3 资产证券化品种的设计
4.3.1 资产支撑证券品种的选择
4.3.2 具体构想
4.4 信用增级的实现
第五章 加快资产证券化市场建立的政策措施
5.1 政府的定位
5.2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环境支撑体系
5.2.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5.2.2 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
5.2.3 优化利率体系
5.2.4 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5.3 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供需体系
5.3.1 加速发展一级市场(基础资产)
5.3.2 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5.4 完善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
5.4.1 实施信用工程,加快建立发达的信用体系
5.4.2 尽快建立适合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担保机制
5.4.3 推动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0803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1.5.1 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主要参与方
1.5.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行流程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6.1 研究方法
1.6.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境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运作与比较
2.1 全球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2.2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2.2.1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2.2.2 关于特设机构SPV
2.2.3 抵押支持证券的主要品种
2.2.4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三大核心环节
2.2.5 美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规体系
2.2.6 政府的作用
2.3 加拿大的资产证券化
2.3.1 抵押支撑证券
2.3.2 资产支持证券
2.3.3 有关的法规体系
2.4 英国的资产证券化
2.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4.2 资产支持证券
2.4.3 有关的法规体系
2.5 日本的资产证券化
2.5.1 日本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动因
2.5.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5.3 银行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
2.5.4 有关的法规体系
2.6 香港的资产证券化
2.6.1 香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背景
2.6.2 商业银行自行运作模式
2.6.3 香港按揭证券公司(HKMC)模式
2.7 美、加、英、日、港的资产证券化比较与分析
2.7.1 美、加、英、日、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特征
2.7.2 美、加、英、日、港资产证券化的差异比较
2.7.3 国外及香港地区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分析
3.1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3.1.1 创新投融资机制的需要
3.1.2 深化银行业的金融改革的需要
3.1.3 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的需要
3.2 我国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
3.3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
3.3.1 法规规制度缺位
3.3.2 一级市场欠发达
3.3.3 机构投资者队伍落后
3.3.4 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3.3.5 金融监管水平不高
第四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应用模式选择
4.1 关于特殊机构(SPV)的设置与运作
4.1.1 SPV的模式
4.1.2 有关SPV的运作
4.2 目标资产的选择
4.3 资产证券化品种的设计
4.3.1 资产支撑证券品种的选择
4.3.2 具体构想
4.4 信用增级的实现
第五章 加快资产证券化市场建立的政策措施
5.1 政府的定位
5.2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环境支撑体系
5.2.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5.2.2 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
5.2.3 优化利率体系
5.2.4 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5.3 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供需体系
5.3.1 加速发展一级市场(基础资产)
5.3.2 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5.4 完善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
5.4.1 实施信用工程,加快建立发达的信用体系
5.4.2 尽快建立适合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担保机制
5.4.3 推动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0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4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