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下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7 09:25
IPO抑价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异常现象,无论是新兴证券市场,还是成熟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在上市首日的初始收益率都显著为正,即存在IPO抑价现象。我国新股市场不仅存在这一异象,而且抑价幅度非常高,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严格的发行管制,研究者普遍认为引起高抑价的原因是发行定价偏低。但随着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及股改的完成,在全流通发行及询价制的背景下,发行定价过低可能已不是引起抑价的主要原因。 本文首先从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两个角度分析了抑价形成的机理,并探讨了抑价与后市表现的关系,提出新股的价格行为模式。随后以2006-2008年间在A股上市的246家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有关因素与抑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投机和乐观情绪能够较好的解释抑价。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本文对全流通后发行的187只新股进行了定价效率检验,结果表明发行价仍存在低估,但一级市场的抑价幅度并不大。 对IPO后市表现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形成机理分析的合理性,以发行价格购买新股的投资者长期异常收益始终为正,而以首日收盘价购买新股的投资者长...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
1.3 论文创新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IPO抑价研究
2.1.1 国外基于一级市场抑价的理论
2.1.2 国外基于二级市场溢价的理论
2.1.3 国内对IPO抑价的研究
2.2 IPO后市表现的研究
2.2.1 国外对后市表现的研究
2.2.2 国内对后市表现的研究
2.3 国内外IPO抑价评述
3 我国IPO抑价的理论分析
3.1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概述及比较
3.1.1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概述
3.1.2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的比较
3.2 国内IPO发行定价机制的演变
3.3 投资者结构和交易制度
3.4 我国IPO抑价形成机理分析
3.4.1 一级市场抑价形成机理分析
3.4.2 二级市场溢价形成机理分析
3.5 新股抑价与后市表现
3.6 本章小结
4 全流通下我国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定义
4.2 变量定义和研究假设
4.3 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IPO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研究
5.1 引言
5.2 随机前沿方法
5.3 样本选择和变量定义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IPO后市表现及与抑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6.1 异常收益度量方法分析与选择
6.1.1 CAR和BHAR的比较
6.1.2 基准收益的选择
6.2 A股IPO的后市表现
6.3 抑价与后市异常收益的相关性分析
6.4 IPO抑价与后市异常收益的横截面分析
6.4.1 按照发行规模划分
6.4.2 按照行业划分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51086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
1.3 论文创新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IPO抑价研究
2.1.1 国外基于一级市场抑价的理论
2.1.2 国外基于二级市场溢价的理论
2.1.3 国内对IPO抑价的研究
2.2 IPO后市表现的研究
2.2.1 国外对后市表现的研究
2.2.2 国内对后市表现的研究
2.3 国内外IPO抑价评述
3 我国IPO抑价的理论分析
3.1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概述及比较
3.1.1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概述
3.1.2 三种基本定价机制的比较
3.2 国内IPO发行定价机制的演变
3.3 投资者结构和交易制度
3.4 我国IPO抑价形成机理分析
3.4.1 一级市场抑价形成机理分析
3.4.2 二级市场溢价形成机理分析
3.5 新股抑价与后市表现
3.6 本章小结
4 全流通下我国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定义
4.2 变量定义和研究假设
4.3 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IPO一级市场定价效率研究
5.1 引言
5.2 随机前沿方法
5.3 样本选择和变量定义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IPO后市表现及与抑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6.1 异常收益度量方法分析与选择
6.1.1 CAR和BHAR的比较
6.1.2 基准收益的选择
6.2 A股IPO的后市表现
6.3 抑价与后市异常收益的相关性分析
6.4 IPO抑价与后市异常收益的横截面分析
6.4.1 按照发行规模划分
6.4.2 按照行业划分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51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5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