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收益率相关模型检验
发布时间:2023-03-03 21:03
国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小规模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在经过风险调整后高于大公司,而高账面价值比的股票收益率要高于低账面价值比公司。理论上将这两种现象分别称为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效应。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在1998-2007十年间的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效应,分别采用流通市值和总市值衡量公司规模,发现这两种效应均显著。为更好的判断流通市值与总市值这两种指标在捕捉规模效应效力上的差别,本文构造了一个“特殊组合”,该组合在按总市值划分下属于大盘股而在流通市值划分下属于小盘股,结果发现该股票组合收益率更接近于小盘股的收益率。由此本文认为流通市值能够更好的捕捉规模效应,并据此推论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更可能是由于流通性质造成的,即流通股较小,易于被操纵,从而收益率较高。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小公司风险较高,因此要求的收益率较大。 在解释规模效应与价值效应的原因时,常见有三种模型,分别是财务困境风险模型,溢价可变因素模型及特征模型。本文在确认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与价值效应后,进一步分析上述三个模型中哪个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中国数据。 首先,本文通过分析股票组合收益率协方差矩阵的稳定性区分财务困境风险模型与后两种模型...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创新之处与篇章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市场异象相关文献
2.1.1 规模效应
2.1.2 价值效应
2.2 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的原因
3. 研究思路及数据描述
3.1 本文涉及的实证模型简述
3.1.1 财务困境风险模型
3.1.2 风险系数不变因素模型
3.1.3 特征模型
3.2 区别已有理论的实证方法
3.2.1 组合收益协方差平稳性分析
3.2.2 三维分组法与特征均衡组合构造法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中相关变量的定义与计算
3.4.1 市场异象研究中涉及的变量
3.4.2 三因素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定义和计算
3.5 数据来源及基本描述
4. 实证结果
4.1 沪深两市规模及价值效应研究
4.1.1 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划分不同收益率股票组合的效力研究
4.1.2 规模效应及价值效应
4.2 HML 组合收益率的变化
4.3 组合收益平稳性检验
4.4 三因素模型与特征模型的对比
4.4.1 三维分组后各子组合的收益率特征
4.4.2 依据βHML 值进行三维分组后各子组合的特征值
4.4.3 三维分组检验
4.4.4 特征组合检验
4.4.5 检验市场风险及规模为特征或是因素
4.5 四维分组检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53104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创新之处与篇章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市场异象相关文献
2.1.1 规模效应
2.1.2 价值效应
2.2 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的原因
3. 研究思路及数据描述
3.1 本文涉及的实证模型简述
3.1.1 财务困境风险模型
3.1.2 风险系数不变因素模型
3.1.3 特征模型
3.2 区别已有理论的实证方法
3.2.1 组合收益协方差平稳性分析
3.2.2 三维分组法与特征均衡组合构造法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中相关变量的定义与计算
3.4.1 市场异象研究中涉及的变量
3.4.2 三因素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定义和计算
3.5 数据来源及基本描述
4. 实证结果
4.1 沪深两市规模及价值效应研究
4.1.1 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划分不同收益率股票组合的效力研究
4.1.2 规模效应及价值效应
4.2 HML 组合收益率的变化
4.3 组合收益平稳性检验
4.4 三因素模型与特征模型的对比
4.4.1 三维分组后各子组合的收益率特征
4.4.2 依据βHML 值进行三维分组后各子组合的特征值
4.4.3 三维分组检验
4.4.4 特征组合检验
4.4.5 检验市场风险及规模为特征或是因素
4.5 四维分组检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753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5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