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认股权证融资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5 05:45
  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正受到理论界和投资者的质疑。在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缺失的体制根源下,现行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不能有效约束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和融资行为,最终导致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随意性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为此,采取有效方式规范和约束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是一项势所必行的课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期权及认股权证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认股权证促进融资和激励兼容的经济功能,指出认股权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能够比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其作用机理表现为:①形成发行公司的外部监督,使权证持有者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具有有效表决权,投资者可根据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②完善发行公司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公司业绩与经理人员薪酬的正相关关系,从而使公司的融资决策真正体现竞争力提高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引入认股权证的经济、法律及风险监管等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融资现状,给出认股权证的发展环境已经成熟的结论。在具体实施中,需遵循立法与监管并行、规范融资行为与完善市场投资品种并举的...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思路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3 认股权证涵义的界定
        1.3.1 认股权证的涵义
        1.3.2 认股权证的基本特征
    1.4 认股权证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4.1 现代期权定价理论研究的发展
        1.4.2 现代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情况
第二章 认股权证融资的一般经济分析
    2.1 认股权证融资的国际考察
    2.2 认股权证的经济特性分析
        2.2.1 认股权证的定价
        2.2.2 认股权证的稀释效应及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
        2.2.3 认股权证的投资杠杆效应和套期保值功能
        2.2.4 认股权证完善市场的作用
    2.3 认股权证与公司治理结构
        2.3.1 认股权证激励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2.3.2 认股权证的激励逻辑
第三章 认股权证融资在我国应用的市场动因分析
    3.1 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现状及趋势
        3.1.1 配股现状及趋势
        3.1.2 增发现状及趋势
        3.1.3 可转换债券融资现状及趋势
    3.2 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3.2.1 为圈钱而进行利润操纵
        3.2.2 融资成本约束软化、融资效率低下
        3.2.3 募集资金闲置或变更投向制约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加强
        3.2.4 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相关的其他问题
    3.3 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融资决策偏离了公司发展需要
        3.3.2 各层面对再融资行为的外部约束功能不足
第四章 认股权证增进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的作用机理
    4.1 从上市公司角度分析认股权证增进再融资效率的作用
        4.1.1 上市公司对外发行认股权证能够提高融资成功率
        4.1.2 认股权证的对内发行能够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4.1.3 认股权证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4.1.4 认股权证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约束机制
    4.2 从投资者角度分析权证增进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的作用
        4.2.1 认股权证的投资杠杆效应能促进权证发行的成功
        4.2.2 权证持有者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形成有效外部监督
    4.3 认股权证规范融资第三方主体——券商的作用分析
第五章 我国引入认股权证的环境分析及发展策略
    5.1 认股权证在我国引入的环境分析
        5.1.1 认股权证的推出符合我国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5.1.2 国内外实践使权证推行有章可循
        5.1.3 认股权证的推出具有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坚实基础
    5.2 我国权证市场历史的启示及重新启动面临的障碍
        5.2.1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
        5.2.2 重新启动权证市场面临的法律障碍
    5.3 认股权证的发展策略
        5.3.1 以促进和规范再融资行为为主要目标
        5.3.2 开展启动权证市场的前期筹备工作
        5.3.3 可采取的操作策略
    5.4 推行认股权证必要的风险监管措施
        5.4.1 加强对权证投资者的监管
        5.4.2 加强和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5.4.3 加强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市场的管理与监控
        5.4.4 探索法律和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5.4.5 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资理性与风险意识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00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800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