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4:05
本文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价的高低走势越来越能显著地反映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的运作情况。但在金融系统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的监管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各种问题使股市出现了很多异象,也使得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行为金融学,它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加入到了他们决策过程的考虑范围,进一步分析股市异象的具体产生机制。在这一系列的股市异象中,羊群行为作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影响着整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羊群行为”这一概念源于生物界的集体行为,应用于股票市场时是指投资者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而和大多数人采取相同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羊群行为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政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羊群行为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与成熟度。因此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也是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这对于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投资者的理性观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者由于当时数据不够完善、自己的主观选择等原因,对羊群行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三五年这样比较短的期限上,从而得出羊群行为在上涨阶段和下跌阶段羊群行为表现不同的结论。于是本文选取了较长的时间跨度(9年)进行研究,弥补了以前学者数据选取偏短的缺点。同时综合运用CCK模型和HS模型对我国的上证180指数成分股进行了研究,并把整个实证过程分为对整个区间的检验和对四个阶段的单独检验,很好的做到了对比分析,以期能够对整个研究阶段羊群行为的变化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整个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羊群行为做了基本的概述。首先,对羊群行为的各种定义进行了简单比较,同时提出了本文采用的羊群行为定义。其次,简述了羊群行为的产生机制,主要从信息的不确定性、对声誉的需要、对报酬的需要、投资者的不完全理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又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羊群行为进行了分类,包括:真羊群行为与伪羊群行为,理性羊群行为与非理性羊群行为,序列性羊群行为、非序列性羊群行为与随机性羊群行为,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评家羊群行为。然后又介绍了羊群行为的一些特点,如一致性、脆弱性、阶段性、差异性等。最后,阐述了在学术界中关于羊群行为对金融市场作用的两种不同观点:一是羊群行为对市场的稳定作用,源于机构投资者能更准确的把握股票的基本价格,并会对偏离基本价格的股票能及时进行买卖,从而能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二是羊群行为对市场的不稳定作用,主要是因为羊群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价格泡沫,形成助涨助跌之势,因而有对市场有不稳定的因素。 第二部分,对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学者对羊群行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在实证研究方法上:首先,对于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包括:Shiller采用的针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机构投资者买卖相同证券资产的平均趋势进行研究的LSV模型,从基金所持有的资产组合变动角度提出的PCM模型,基于基金对某股票买卖行为的-致性来刻画羊群行为的施东辉SDH模型。其次,基于股价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包括:Christie和Huang(1995)的CH模型,Chang, Cheng和Khorana(2000)的CCK模型,Hwan和Salmon (2001)的HS模型,以及Gongmeng Chen, Oliver M.Rui和Yexiao Xu (2003)的RCSDI模型等。最后,是对国内外学者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综述,综述时按实证方法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汇总。 第三部分,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在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之前,对我国股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政策市仍然表现明显,投机性较强,股市监管仍需努力,股民仍然不够理性,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等。 其次,将羊群行为可能会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包括:会加剧市场波动,造成错误信息的传播,造成指数失真等,进一步肯定了对我国股市羊群行为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也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我国股市羊群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部分。鉴于本文采取的是上海证券市场的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进行的研究,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实证之前有必要对上证180指数和深圳证券市场以及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关性进行验证,以证明用上证180成分股作为研究样本是可行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是完全可以用上证180成分股来代替对整个中国A股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的。接下来,分别用CCK模型和HS模型对我国股市的羊群行为进行检验,具体实证研究为: (1)利用CCK模型,基于对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日收益率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存在性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期间为2005年7月2日到2013年12月31日。同时,因为上涨和下跌时股市的羊群行为可能表现不同,再将整个研究阶段分为上涨、下跌、上涨、下跌这四个子研究阶段,以便于在对比分析市场在上涨和下跌两个阶段羊群行为表现的同时,还能够对不同时间区间的上涨和上涨、下跌和下跌阶段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判断羊群行为是否只是存在于其中一种市场表现。实证结果表明:①在2005年至2013年的整个研究区间,我国股市是存在羊群行为的。②分阶段检验结果显示,前三个阶段——上涨、下跌、上涨阶段的平方项回归系数都为负,表明这三个阶段都是存在着羊群行为;并且第二阶段这个市场下跌情况下的回归结果显示其平方项系数绝对值比第一和第三这两个阶段的平方项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都要大,说明这个下跌阶段的羊群行为要明显强于它前后的两个上涨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股市在下跌阶段比在上涨阶段更容易出现羊群行为;而第四阶段(下跌)的回归结果显示其平方项系数为正,因此这个阶段已经不存在很明显的羊群行为了,和第二阶段(下跌)进行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下跌阶段更容易出现羊群行为并不意味着羊群行为只是存在于下跌阶段,而是会因为各种外在环境以及股市本身的情况的影响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包括是否存在羊群行为以及羊群行为存在的程度。③从整个趋势来看,我国股市的羊群行为正在逐渐减少。 (2)用HS模型对相同的样本在相同时间段的个股日贝塔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以便于对两个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增加结论的可靠度。①HS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测度羊群行为的Ht值在整个阶段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说明整个研究阶段股市羊群行为的存在程度经历了一个先变强后变弱的过程。②并且2007和2008年Ht的值相对于其他年份的Ht值来说更小,说明这两年的羊群行为最显著,也同CCK模型的实证分析中第二阶段的二次项回归系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的结果不谋而合。③而对整个阶段中市场收益率为正和非正的两种情况下Ht值和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情形下的相关性回归结果都符合羊群行为的存在特点,即在上涨和下跌阶段都存在着羊群行为,并且在下降阶段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所有上涨和下跌区间都存在羊群行为。④分别对四个阶段的Ht值和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符合羊群行为的存在条件,并且第二阶段的羊群行为更为显著。第三、四阶段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其羊群行为已经不太明显,和CCK模型在第三阶段存在羊群行为的检验结果不一致,和CCK模型第四阶段不存在羊群行为的检验结果一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前面提到的HS模型在检验羊群行为时可以排除重大公共信息和个股消息对日均贝塔值偏离度的影响,从而具有更高精确度的特点。 第四部分,虽然前面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市的羊群行为显著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并且在近几年股市跌跌不休的情况下已经很难检测出羊群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已不存在任何羊群行为或者在将来羊群行为不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影响。为进一步防范于未然,应该从股市建设和投资者自身等方面继续进行完善,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羊群行为 中国股市 180指数 CCK模型 HS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2
- 1. 导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2 研究方法14-15
- 1.3 研究框架15-16
- 1.4 本文的贡献和不足16-17
- 1.4.1 贡献16
- 1.4.2 不足16-17
- 2. 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综述17-28
- 2.1 羊群行为的概念17-19
- 2.2 羊群行为的产生机制19-23
- 2.3 羊群行为的分类23-25
- 2.4 羊群行为的特点25-26
- 2.5 羊群行为在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26-28
- 3. 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介绍28-48
- 3.1 基于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29-32
- 3.1.1 Shiller(1990)的研究29
- 3.1.2 LSV模型29-30
- 3.1.3 PCM模型30-31
- 3.1.4 SDH模型31-32
- 3.2 基于股价的羊群行为研究32-39
- 3.2.1 CH模型32-34
- 3.2.2 CCK模型34-36
- 3.2.3 HS模型36-38
- 3.2.4 RCSDI模型38-39
- 3.3 关于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的综述39-48
- 3.3.1 国外关于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39-41
- 3.3.2 国内关于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综述41-48
- 4.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48-62
- 4.1 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48-50
- 4.2 羊群行为可能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问题50-51
- 4.3 上证180与沪市、深市之间的相关性检验51-52
- 4.4 基于CCK模型的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研究52-56
- 4.4.1 样本的处理和说明52-53
- 4.4.2 实证结果53-55
- 4.4.3 实证分析55-56
- 4.5 基于HS模型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56-60
- 4.5.1 样本的处理和说明57
- 4.5.2 实证结果57-58
- 4.5.3 实证分析58-60
- 4.6 结论60-62
- 5. 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对策建议62-64
- 6. 对投资者的建议64-66
- 6.1 投资者的自身建设64
- 6.2 基于羊群行为的投资策略64-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支晓津;;金融市场羊群效应ARCH模型与股市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2 宋军,吴冲锋;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3 张宗强,伍海华;基于上证180指数股票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4 申尊焕;龙建成;;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能降低投资风险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5 郭贤;;我国股市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6 丁亮,孙慧;中国股市股票推荐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7 沈潇茹;陆珩tq;李晓钟;;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2013年15期
8 许年行;于上尧;伊志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9 孙贝;;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及成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年28期
10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8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