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转债市场弱式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7 17:37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证券市场“重股轻债”,导致了可转债市场发展与股票市场不同步、不平衡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可转债市场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但是,它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规范的制约、发行主体的限制、机构投资者的缺乏、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差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可转换债券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价值和融资功能,影响了可转债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有效性成为实务界、学术界热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检验,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可转债市场有效性的因素,为提高可转债市场的有效性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从而为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监管机制提供参考。文章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动态。基于实证分析的理论支持需要,接着介绍有效市场理论的内涵和缺陷,并重点介绍分形市场假说对其的挑战。然后详细介绍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传统检验方法和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法。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主要工作之一,在于分别用传统检验方法和重标极差法两类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的可转债市场进行检验,检验结果都表明...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2 有效市场理论
2.1 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理论
2.2 有效市场假说的贡献
2.2.1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石
2.2.2 有效市场假说为定量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2.3 有效市场假说为研究资本市场准备了分析框架
2.3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挑战
2.3.1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2.3.2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挑战
2.4 分形市场假说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2.4.1 分形市场理论和分形市场假说
2.4.2 两种市场假说的比较分析
3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
3.1 基于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传统检验方法
3.1.1 弱式有效市场检验
3.1.2 半强式有效市场检验
3.1.3 强式有效市场检验
3.2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检验法
4 对我国可转债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与模型
4.1.1 使用的数据
4.1.2 使用的模型
4.2 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传统检验方法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序列相关检验
4.2.3 游程检验
4.2.4 方差比检验
4.3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检验
4.4 实证小结
5 中国可转债市场无效的原因分析
5.1 市场规模偏小
5.2 市场体系不完备
5.2.1 发行主体
5.2.2 中介机构
5.2.3 发行方式
5.2.4 交易市场
5.3 信用评级的公信力不足
5.4 机构投资者偏少
5.5 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
5.6 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
5.7 股票市场的限制
6 完善中国可转债市场的政策建议
6.1 适度扩大市场规模
6.2 完善市场体系
6.2.1 产品体系
6.2.2 供给体系
6.2.3 需求体系
6.2.4 中介体系
6.3 建立健全资信评级制度
6.4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6.5 加强可转债市场监管
6.6 推进可转债市场国际化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2:重标极差法检验程序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文编号:391273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2 有效市场理论
2.1 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理论
2.2 有效市场假说的贡献
2.2.1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石
2.2.2 有效市场假说为定量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2.3 有效市场假说为研究资本市场准备了分析框架
2.3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挑战
2.3.1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2.3.2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挑战
2.4 分形市场假说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2.4.1 分形市场理论和分形市场假说
2.4.2 两种市场假说的比较分析
3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
3.1 基于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传统检验方法
3.1.1 弱式有效市场检验
3.1.2 半强式有效市场检验
3.1.3 强式有效市场检验
3.2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检验法
4 对我国可转债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与模型
4.1.1 使用的数据
4.1.2 使用的模型
4.2 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传统检验方法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序列相关检验
4.2.3 游程检验
4.2.4 方差比检验
4.3 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检验
4.4 实证小结
5 中国可转债市场无效的原因分析
5.1 市场规模偏小
5.2 市场体系不完备
5.2.1 发行主体
5.2.2 中介机构
5.2.3 发行方式
5.2.4 交易市场
5.3 信用评级的公信力不足
5.4 机构投资者偏少
5.5 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
5.6 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
5.7 股票市场的限制
6 完善中国可转债市场的政策建议
6.1 适度扩大市场规模
6.2 完善市场体系
6.2.1 产品体系
6.2.2 供给体系
6.2.3 需求体系
6.2.4 中介体系
6.3 建立健全资信评级制度
6.4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6.5 加强可转债市场监管
6.6 推进可转债市场国际化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2:重标极差法检验程序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文编号:3912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91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