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发行市场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18 10:1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债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提高国债市场,特别是国债发行市场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威斯特和剔尼克的资本市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的理论,从国债发行市场发行信息是否充分披露和均匀分布,以及国债发行市场中是否存在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国债发行市场的效率。 1981年到1991年国债发行采用行政摊派方式。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行信息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进行披露,发行价格也由国务院确定;1991年开始,我国实行承购包销制度,并引入了一级自营商制度,在国债发行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国债发行价格仍然由行政定价,没有实现承购包销价格发现的功能。由于我国实行国债发行额度管理,财政部无法在年初给出详细的发行信息,只能根据需要进行国债的不定期发行,发行信息往往只提前几天进行公布。1993年开始,我国逐渐采用了招标发行方式,并在年初公布了关键期限国债发行计划,每个季度公布季度发行计划,使得投资者对国债发行形成预期,方便投资者及早准备资金。但与美国固定发行表相比,我国的发行表仍然存在...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 论文中运用的基本理论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4.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
1.1 国外研究国债发行市场效率的理论
1.2 国内在国债发行市场效率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的效率分析
2.1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历程
2.1.1 国债发行的定义
2.1.2 我国国债发展历程
2.2 发行市场效率问题分析
2.2.1 发行市场效率的具体内涵与衡量标准
2.2.2 行政摊派方式下国债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2.2.3 承购包销方式下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2.2.4 招标方式下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第三章 提高国债发行市场效率的几点建议
3.1 改进发行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3.1.1 建立固定发行表,消除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1.2 加强信息报告制度,降低自营商与其他投资者之间信息量的不对称性
3.2 改进招标方式,完善发行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3.2.1 改进国债招标方式,已具备市场基础条件
3.2.2 改进我国的招标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76784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 论文中运用的基本理论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4.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
1.1 国外研究国债发行市场效率的理论
1.2 国内在国债发行市场效率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的效率分析
2.1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历程
2.1.1 国债发行的定义
2.1.2 我国国债发展历程
2.2 发行市场效率问题分析
2.2.1 发行市场效率的具体内涵与衡量标准
2.2.2 行政摊派方式下国债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2.2.3 承购包销方式下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2.2.4 招标方式下发行信息的披露与发行价格的发现
第三章 提高国债发行市场效率的几点建议
3.1 改进发行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3.1.1 建立固定发行表,消除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1.2 加强信息报告制度,降低自营商与其他投资者之间信息量的不对称性
3.2 改进招标方式,完善发行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3.2.1 改进国债招标方式,已具备市场基础条件
3.2.2 改进我国的招标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7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9767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