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0: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商业银行从建立至今,风险管理一直是其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早期的商业银行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逐步拓展,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金融自由化浪潮不断涌现,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日渐趋于多样化。各类新型风险不断涌现,其影响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日本富士银行于1991年的5月在股票交易中损失430亿日元到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于1991年的12月在外汇交易中损失30亿日元;从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的2月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损失13亿美元到日本大和银行于1995年的9月在美国债券交易中损失11亿美元;从国民西敏土银行金融市场集团于1997年的3月在期权交易中损失1.4亿英镑到澳洲银行于2004年1月在期权交易中损失1.4亿美元,银行投资损失的例子屡见不鲜。 2008年的美国次贷风波中对银行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很大冲击。在《新巴塞尔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保持在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在4%以上。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资产中,贷款不具有流动性而且风险比较大,而债券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收益性和税收优惠,己经成为仅次于贷款的第二大资产。 商业银行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使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统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证券资产的投资比例不断增大,证券投资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重要性地位不断提升,其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最具灵活性和主动性的资产业务之一。因此,对证券资产的研究成为既十分迫切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证券投资管理中,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由于当代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愈发复杂的情况下,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证券投资的成败。因此本文先从证券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证券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意义的分析入手,以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形成清晰的认识。然后简要介绍一下证券的投资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对证券的投资现状,以明确证券投资方法,从而引出VaR-GARCH模型。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上证国债指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后我们提出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 证券投资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F83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15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4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1.4 本文创新点14-15
  • 2.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概况15-23
  • 2.1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相关概念15-17
  • 2.1.1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定义15
  • 2.1.2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15-17
  • 2.1.3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意义17
  • 2.2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工具17-20
  • 2.2.1 国债18
  • 2.2.2 地方政府债券18-19
  • 2.2.3 中央银行票据19
  • 2.2.4 金融债券19
  • 2.2.5 资产支持证券19-20
  • 2.2.6 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20
  • 2.3 证券投资的收益率20-21
  • 2.4 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特征21-23
  •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策略23-32
  • 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23-28
  • 3.1.1 风险的定义23-24
  • 3.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24-28
  • 3.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28-30
  • 3.2.1 风险分散28-29
  • 3.2.2 风险对冲29
  • 3.2.3 风险转移29
  • 3.2.4 风险规避29
  • 3.2.5 风险补偿29-30
  • 3.3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30-32
  • 3.3.1 缺乏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30
  • 3.3.2 风险信息归集困难30
  • 3.3.3 风险管理能力不强30-31
  • 3.3.4 短期功利思想严重31
  • 3.3.5 内部监管失效31-32
  • 4. 风险度量模型概述32-43
  • 4.1 久期32-34
  • 4.1.1 久期的概念32-33
  • 4.1.2 基于久期的债券利率敏感性测量33-34
  • 4.1.3 久期的缺陷34
  • 4.2 凸度34-35
  • 4.3 VAR模型35-40
  • 4.3.1 VaR基本概念35-36
  • 4.3.2 VaR的参数选择36-37
  • 4.3.3 VaR模型的优缺点37-38
  • 4.3.4 VaR模型的计算方法38-39
  • 4.3.5 VaR的应用:巴塞尔规则39-40
  • 4.4 VAR-GARCH模型40-43
  • 4.4.1 ARCH模型40-41
  • 4.4.2 GARCH模型41
  • 4.4.3 VaR-GARCH方法41-43
  • 5.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的实证分析43-50
  • 5.1 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序列的特性44-47
  • 5.1.1 统计特性44-45
  • 5.1.2 平稳性检验45
  • 5.1.3 ARCH效应存在性检验45-47
  • 5.2 VAR-GARCH模型47-50
  • 5.2.1 GARCH(1,1)模型47
  • 5.2.2 在三种分布假设下计算VaR47-50
  • 6.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防范策略的比较与选择50-54
  • 6.1 风险防范策略的选择原则50-52
  • 6.1.1 成本最低原则50-51
  • 6.1.2 效率最高原则51
  • 6.1.3 保护收益原则51-52
  • 6.2 风险防范策略的选择方法52-54
  • 6.2.1 选择风险防范策略的基本步骤52
  • 6.2.2 选择风险防范策略的具体方法52-54
  • 参考文献54-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喻波,王慧;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与VaR方法的运用[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2 郑文通;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1997年09期

3 胡燕玲;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李克娥;陈圣滔;;基于不同分布假设的GARCH模型对上证指数风险值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永娟,霍学喜,万桂林;我国国债价格的决定及其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詹原瑞;市场风险的量度:VaR的计算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7 杨星,郭彩琴;我国国债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预测;2004年02期

8 陈小宪;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金融;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445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