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与国家治理能力互动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15 16:31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与国家治理能力互动关系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地政府-社会以往隐藏着的矛盾开始一一显现。而其中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数额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短短十多年,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已经累计下天文数字一般的债务,对于这些债务的成因分析,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行政能力造成了何种的影响,如何管理此类债务等等,已经成为政界与学界关心的热点。恰逢中央政府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本文从治理理论出发,结合公共选择理论与制度分析理论,从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治理耦合入手,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的演变历史变迁,分析此类债务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制度因素,接着剖析如今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现实动因,从中析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线索与动力。接着,结合治理理论,寻找政府职能的切入点,实现治理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的统一,政府债务如何制约治理能力,治理能力如何消解债务。再次,以江苏Y市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为例,通过数据和图表揭示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对政府职能发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现实分析Y市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再者,结合上文中的理论分析,从自身认知、行为规范、考核机制以及支持性制度这四个方面提出改善政府债务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治理水平的建议。最后,在理论总结的之上,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通过改进理念、丰富手段、完善保障与扩大参与等手段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并基于此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政府债务 治理 地方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D630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前言9-18
- 1.1 问题的提出与立论9-11
- 1.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11-17
- 1.2.1 国外研究回顾与现状11-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2.3 研究开展与体系结构17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18
- 1.3.1 研究思路17-18
- 1.3.2 研究方法18
- 第二章地方政府债务概说:生成、演化与影响18-37
-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类别19-22
- 2.1.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19
- 2.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19-22
- 2.2 地方政府债务生成的制度环境22-28
- 2.2.1 法律制度环境23-25
- 2.2.2 财政制度环境25-26
- 2.2.3 行政体制26-28
- 2.3 地方政府债务的演化及现状28-33
- 2.3.1 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方位:三十年的演化历程28-31
- 2.3.2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情状: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31-33
- 2.4 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33-37
- 2.4.1 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影响34-35
- 2.4.2 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极效应35-37
- 第三章地方政府债务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关联37-46
- 3.1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路37-41
- 3.1.1 决定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37-39
- 3.1.2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微观基础39-41
- 3.2 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作用41-43
- 3.2.1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41-43
- 3.2.2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合理有度的地方政府债务43
- 3.3 国家治理能力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消解作用43-46
- 3.3.1 国家治理能力弱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44
- 3.3.2 地方政府债务的消解有赖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44-46
- 第四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以苏北Y市为例46-53
- 4.1 Y市基本状况介绍46-47
- 4.1.1 人文地理状况46
- 4.1.2 经济与公共财政情况46-47
- 4.2 Y市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影响47-51
- 4.2.1 Y市历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47-48
- 4.2.2 地方政府的债务来源-财政收入与支出对比48-50
- 4.2.3 Y市政府债务的可能影响50-51
- 4.3 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51-53
- 4.3.1 地方政府的现实困境51-52
- 4.3.2 地方政府的权责悖论52
- 4.3.3 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的角色认知52-53
- 第五章进路探索:基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国家治理能力之内在关联的分析53-58
- 5.1 树立权义思维,重塑地方核心行动者的认知与理念53-54
- 5.2 确立法制权威,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治化54-55
- 5.3 规范官员考核,改革地方核心行动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55
- 5.4 推进民主建设,,实现公共政策社会参与机制的体制性保障55-56
- 5.5 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策略总结56-58
- 5.5.1 理念转变:树立地方债务管理常态化理念56
- 5.5.2 手段多元化:利用市场管控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兜底,市场参与56-57
- 5.5.3 配套制度完善:地方收入制度和债务审计、追责制度57-58
- 5.5.4 身份界定:明确监督主体及其权责范围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芮晔平;基于制度安排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05期
2 金太军;沈承诚;;政府生态治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与政治锦标赛[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张馨;法治化: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可平;[N];学习时报;2006年
本文编号:544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5447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