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衡量及统计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衡量及统计分析研究
【摘要】:近年来,只要企业出现问题,人们必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内部控制失效,无论是美国的安然事件、世界通信这类重大会计舞弊事件还是我国上海家化的高管之争,似乎在我们看来,内部控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我们若能在未出现会计舞弊或违法违规事件时,就以某种方式来衡量内部控制失效状况,也许就能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但是怎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呢?如何衡量内部控制是否失效呢?经过研究国内外大量文献,笔者发现人们对内部控制失效的衡量有多种,但是至今鲜见统一有效的。这是本文意在解决的问题之一。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统计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进行分析。首先,笔者通过对大量内部控制失效衡量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查阅并总结,发现并比较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三种衡量内部控制失效的方式,并且阐释了自己衡量方式所选用的指标及依据以及从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视角进行分析的依据。然后,笔者选取2011年到2013年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对外公告出具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企业为观察样本,采用内部控制指数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分别选取人文环境、治理结构、业务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五个指标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发现所有样本公司共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样本公司的人文环境和业务控制较差的结论。接着从行业分布、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三个维度对内部控制失效企业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股权结构下的样本公司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内部控制失效的企业所属行业中制造业居多,国有控股企业占比最高,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在不同的指标下有所差异。最后本文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分别在人文环境、治理结构、业务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控制衡量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27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理论及现实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4
- 一、研究思路11-14
- 二、研究方法14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3
-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5-22
- 一、国外文献综述15-17
- 二、国内文献综述17-22
- 第二节 文献述评22-23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衡量23-35
- 第一节 内部控制及有效性的理论基础23-27
-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23-25
- 二、内部控制失效的理论基础25-27
- 第二节 相关衡量方法及比较27-31
- 一、内控失效的衡量方法27-30
- 二、各类衡量方法的比较分析30-31
- 第三节 衡量指标与分析视角的选取及依据31-35
- 一、衡量指标的选取及依据31-33
- 二、分析视角的选取及依据33-35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统计分析35-43
- 第一节 内控失效上市公司样本总体描述性统计36-37
- 第二节 内部控制失效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37-39
- 第三节 内部控制失效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39-41
- 第四节 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内部控制评价41-43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43-47
- 第一节 结论43-44
- 第二节 建议44-47
- 一、改善人文环境44
- 二、健全业务控制44-45
- 三、加强行业监管45-46
- 四、加强政府对内部控制的审查46-47
-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华;企业内部控制缺欠及完善对策[J];辽宁财税;2003年06期
2 杨艳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辽宁财税;2003年07期
3 黄启明,金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及方法[J];辽宁财税;2003年08期
4 蔡韧;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个良策[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梁竹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析[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郭方成;关于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煤炭科技;2003年02期
7 李晓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现金内部控制原则[J];农村财务会计;2003年08期
9 郭艳萍;论企业内部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1期
10 阎义方;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石桥;徐国强;;论融入管理体系中的内部控制设计[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延军;;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宇立;王浩;;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三十年[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海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研究设想[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路瑶;曹迎春;;浅析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波;;内部控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协调[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兰琼;潘琰;;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对内部控制理论基础的探讨[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孝林;赵小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源头在古代[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有红;;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和互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王莹瑞;朱卫东;;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企业信息化[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现代内部控制丛书[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陶功浩;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N];证券日报;2004年
3 刘燕 李宗芳;试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N];财会信报;2005年
4 张锦秀;多角度关注内部控制[N];财会信报;2005年
5 王先杰;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会计控制[N];财会信报;2005年
6 王宏;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N];财会信报;2005年
7 朱凤杰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赵继文 张 蕾;靠内部控制制度堵住黑洞[N];中国企业报;2002年
9 徐卫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封宇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刻不容缓[N];中国石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敏;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益兵;内部控制鉴证:动机、价值相关性与内控效率[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宏;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张安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宋京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周继军;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旺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车桂娟;基于政府审计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杨湘青;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任秋芳;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彭君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谭国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主体定位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季秋红;论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8 夏友福;遏制医药商业贿赂的内部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赵玲;内部控制架构及要素重要性: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10 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3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68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