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创新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自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调整企业体制对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加以引导。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述评,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创新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然后对委托代理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进行探讨,界定了企业创新行为的概念,为本文的具体研究和分析说明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构建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通过变异系数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观测值进行质量测度,从指标水平、行业水平和综合水平三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现状进行评估。第四部分对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动机及资本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企业创新行为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有提高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动机,与资本市场反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力弱于自愿性;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资本市场反应越好,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比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更容易反映在股票价格上。第五部分对美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进行描述,通过对美国较为完善的政策制度进行对比,为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借鉴。最后分别从法律制度、企业治理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加强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提出合理建议,以保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
【关键词】:企业创新行为 信息披露 动机 资本市场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F279.2;F832.5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6
- 1.2.3 文献述评16-17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17-19
- 1.3.1 研究思路17-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4 创新点19-21
- 2 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21-27
- 2.1 企业创新行为理论基础21-22
- 2.1.1 创新理论21-22
- 2.1.2 计划行为理论22
- 2.2 信息披露理论基础22-24
- 2.2.1 委托代理理论22-23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23-24
- 2.2.3 信号传递理论24
- 2.3 企业创新行为概念界定24-27
- 3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现状27-41
- 3.1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机制27-29
- 3.1.1 强制性信息披露27-29
- 3.1.2 自愿性信息披露29
- 3.2 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测度29-37
- 3.2.1 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指标构建29-31
- 3.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1-32
- 3.2.3 披露水平测度结果32-37
- 3.3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37-41
- 3.3.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37-38
- 3.3.2 不同的行业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38
- 3.3.3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意识不足38-41
- 4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动机及资本市场反应41-55
- 4.1 研究假设41-43
- 4.1.1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动机假设41-43
- 4.1.2 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资本市场反应假设43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3-44
- 4.3 模型设计44-47
- 4.3.1 被解释变量44
- 4.3.2 解释变量44
- 4.3.3 控制变量44-45
- 4.3.4 模型构建及变量释义45-47
- 4.4 实证结果分析47-55
- 4.4.1 描述性统计47-48
- 4.4.2 相关性分析48-49
- 4.4.3 回归分析49-53
- 4.4.4 实证研究结论53-55
- 5 美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借鉴55-59
- 5.1 美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55-56
- 5.2 美国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借鉴56-59
- 5.2.1 完善法律条款56
- 5.2.2 细化披露准则56-57
- 5.2.3 加强监管部门独立性57-59
- 6 政策建议59-65
- 6.1 完善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规范59-60
- 6.2 强化政策监管和市场引导60-61
- 6.3 提高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意识61-63
- 6.4 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治理结构63-65
- 7 结论65-67
- 7.1 研究结论65-66
- 7.2 研究不足66-67
- 参考文献67-71
- 作者简介71-72
- 学位论文数据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萱;会计信息披露的产权制度分析[J];财会月刊;2001年12期
2 戎光道;强化信息披露 增加公司透明度[J];工厂管理;2002年04期
3 黎凯;季报信息披露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3期
4 孙妍,吴作章;股市博弈中的会计信息披露[J];辽宁财税;2002年11期
5 陆黎峰;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曹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高峰;上市信息披露不规范原因试析[J];山西财税;2004年04期
8 谢晖;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5期
9 黄莹;从产权角度看会计信息披露[J];当代经济;2004年08期
10 李述有;上市与非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上的差别[J];理论界;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秋;张奇峰;;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苏彤;李金顺;贾烈;;我国上市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现状调查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唐跃军;吕斐适;程新生;;大股东制衡、治理战略与信息披露——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4 王仲兵;靳晓超;;碳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崔志娟;;柜台市场信息披露的问卷调查分析:机构投资者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元元;;保险服务信息披露对行业发展影响研究[A];陕西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11)[C];2011年
7 裴权中;;改革商业银行体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星;敬采云;;碳信息披露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唐亮;陈守东;;企业信息披露与融资行为选择关联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董红星;王秀芬;;组织道德与信息披露——基于组织道德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 吴淑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正当利益[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沈阳 黄艳斌;信息披露岂能如此随意[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 江晖 李季先;构建券商信息披露制度须跨“四道槛”[N];证券时报;2004年
4 江苏证监局 吴姬君;探索差异化信息披露[N];证券时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宝琛;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将在三行业试点[N];证券日报;2013年
6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检察院 黄淑丽;涉众案件信息披露应实现对称、畅通[N];检察日报;2014年
7 卢阳旭;始于信息披露的辩论也是好的[N];科技日报;2014年
8 张连起;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关系[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张连起;韩国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N];中国财经报;2003年
10 曹伟;披露质量不容忽视[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淦;上市公司差异化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韩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锦霖;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刘昱熙;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齐萱;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陈岳堂;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李莉;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刘建忠;社会资本的利用与信息披露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陈芳芳;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策略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琴;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滤波效应强弱的多视角成因剖析[D];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
2 熊磊铭;上市公司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宋慧;碳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松;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5 于德淼;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负债信息披露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6 宋静;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代理成本[D];复旦大学;2014年
7 张慧慧;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于俊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金;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王瑾;股权众筹融资信息披露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68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