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新三板”上市公司培育对策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新三板”上市公司培育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苏州市"新三板"发展环境,研究了苏州市"新三板"企业培育现状、经验和不足,研究表明苏州市"新三板"上市企业不仅在量上领先,也有着相当高的质量,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培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尚存一定不足,如奖励不尽科学、政策之间脱节等突出问题。对此,本文研究围绕政策、资金和第三方机构等方面对苏州市"新三板"上市公司培育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新三板 上市公司 培育政策
【基金】:苏州市科技局指令计划项目“苏州市培育‘新三板’上市公司政策研究”(编号:SR201467)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3年苏州市制定推出了《新三板挂牌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工作举措,争取3年挂牌企业达到200家。截至2014年6月30日,苏州市“新三板”上市企业达28家,占全国的近10%,平均股本为2 758万元,其中有8家企业盈利能力达到创业板和中小板水平。苏州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2 张富田;;竞争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3年16期
3 胡淑丽;;论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主体定位及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3期
4 路达;;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探析[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5 冯志高;马兴华;;完善“新三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J];现代商业;2010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珂冰;;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本化问题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杨露茜;;中国新三板市场开放扩容的价值和机遇[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3 刘祥城;刘舒;;文化产业新型融资模式构建探讨——以河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1年20期
4 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5 赵燕芬;;论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构[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6 刘国胜;;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下“转板”机制的探寻——以二十年资本市场立法为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1年09期
7 闫庆友;陶杰;;“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月刊;2014年04期
8 张俊亮;;扩容前后的新三板市场比较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9 任达;夏小卿;;基于复杂网络的三板市场结构及投资组合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8期
10 郭海平;;新三板引入转板制度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月生;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席晓娟;私募股权融资税法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文娟;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曹广喜;基于分形分析的我国股市波动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健;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资本市场完善的互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晓晖;当前我国利率政策阻滞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兴;政府管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贺守海;大企业崛起的金融支持[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璐;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招兰;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曹波;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融资功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奇峰;中国股票市场转板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琳;产权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孙海梅;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洪彪;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蔡晓琪;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胜;我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郭静;;我国三板市场的定位与功能[J];产权导刊;2006年05期
2 刘刚;;我国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J];产权导刊;2006年07期
3 胡淑丽;;论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主体定位及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3期
4 王婧婷;闻岳春;;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路径[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徐洪才;论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9+1+1”模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韩冬筠,王玉珍;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7 陈玉娟;朱发仓;吴伟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8 王汀汀;陈鹏;陈静;;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如何同生共长[J];西部论丛;2008年04期
9 李玉萍;;发展三板市场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时代金融;2007年08期
10 华观发;;“新三板”三年回眸[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名望,程名威,郭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薛晨峰;王U,
本文编号:79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79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