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系——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21 00:14

  本文关键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系——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利率市场化 金融创新 利率扭曲 利率定价机制


【摘要】:中外影子银行创新活动的主体明显不同,并对利率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利率扭曲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存款利率扭曲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冲击程度明显强于贷款利率扭曲对其的冲击程度。影子银行通过投融资渠道、定价机制、监管突围等方面的金融创新,促进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顺序、力度、重点、时机等方面优化存贷利率的政策组合,是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影子银行 利率市场化 金融创新 利率扭曲 利率定价机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C79002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3ZDAXM013) 江苏“333工程”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4CX_010G)
【分类号】:F832.3;F832.5
【正文快照】: 定稿日期:2015-04-10随着市场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已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居民储蓄率过高与大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在我国一直长期并存。然而,影子银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却十分迅猛。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2014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2 颜永嘉;;影子银行体系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7期

3 肖立晟;;人民币理财产品:概况、运作、风险与监管[J];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4 吕健;;影子银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了吗[J];财贸经济;2014年08期

5 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6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 悄然前行[J];国际金融;2011年11期

7 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8 封思贤;居维维;李斯嘉;;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4期

9 裘翔;周强龙;;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10 陈彦斌;陈小亮;陈伟泽;;利率管制与总需求结构失衡[J];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峰;;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邓启峰;;顺应趋势 加强管理 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J];北方经济;2011年20期

3 杨霞;;保险业在国家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后危机时代的思考[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4 何伟;;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5 马祥yP;金碚;;决定国际竞争格局变化的重大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1期

6 彭建刚;;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7 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8 易宪容;;信用扩张的合理界限与房价波动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9 李海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刘胜会;;从银行业视角看宏观审慎政策的微观影响[J];金融论坛;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许多奇;萧凯;;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从美国金融信息失灵引发次贷危机谈起[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5 王晓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析[A];陕西省农行第十四届“青年论坛”征文活动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玄;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r,

本文编号:891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891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