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
本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悄然兴起,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因而,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基础性、发展性和创新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这需要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准确定位和评价自我,需要认同社会,认同他人,学会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合于社会发展有用人才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性学生评价正是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的一种前瞻性的评价理念。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习的过程,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学会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准确定位自己。本文提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发展和自身成长。首先简要阐述了研究开展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要研究的内容和开展研究的方法;其次系统地介绍了对发展性评价的认知以及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全面揭开发展性评价的面纱;然后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概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它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以及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始建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模式,从研究性学习选题/分组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汇报交流阶段四个阶段入手分别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建构。在实证研究中,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应用到扬州大学行政1401班VFP程序设计这门课中,进行一个月的实践,并采用定量的方式统计总体成绩和定性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对课题进行了一个总结,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本论文考虑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是通过相互间的分工、合作、交流来实现一定的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提出小组评价,希望引起教师与学生对小组评价的重视,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使评价发挥其潜在的功能。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发展性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11-12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3.1 研究目的12
- 1.3.2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3-15
- 1.4.1 研究内容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学生发展性评价概述15-25
- 2.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认识15-17
- 2.1.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15-16
- 2.1.2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16-17
- 2.2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17-25
- 2.2.1 多元智能理论17-20
- 2.2.2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20-23
- 2.2.3 后现代主义23-25
- 第3章 研究性学习概述25-33
- 3.1 研究性学习内涵25
- 3.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体25-26
- 3.3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26-29
- 3.4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29-33
- 3.4.1 档案袋评价法29-31
- 3.4.2 定量与定性评价法31-32
- 3.4.3 小组评价法32-33
- 第4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33-53
- 4.1 选题/分组阶段发展性评价35-39
- 4.1.1 教师评价35-37
- 4.1.2 小组成员评价37-38
- 4.1.3 自我评价38-39
- 4.2 实施阶段发展性评价39-43
- 4.3 结题阶段发展性评价43-48
- 4.4 汇报交流阶段发展性评价48-53
- 第5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实证研究53-75
- 5.1 选题/分组阶段53-58
- 5.2 实施阶段58-65
- 5.3 结题阶段65-71
- 5.4 汇报交流阶段71-72
- 5.5 评价成绩统计72-75
- 第6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数据分析75-85
- 6.1 总体成绩分析75-76
- 6.1.1 相关样本平均数的差异分析75
- 6.1.2 进步幅度双向表75-76
- 6.2 问卷数据分析76-85
- 6.2.1 问卷数据对比分析76-82
- 6.2.2 卡方检验(X~2)82-85
-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85-87
- 7.1 论文工作总结85
- 7.2 后续研究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191-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93-95
- 致谢95-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103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3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