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成因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成因及对策
【摘要】:中国人刚进入现代性,就有了现代性的“困扰”。传统、现代、后现代同时在场,中国的现代性是复杂的、矛盾的,充斥着各种张力和冲突:传统集体主义与现代个体主义的矛盾;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个体利益的多元化的矛盾;理性运行机制的规范和个体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矛盾,等等。深受现代性的浸染,教育场域工具理性成主导,人性、意义关切被遮蔽;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本真性存在日渐沉沦。教育场域问题棘手,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身处其中,教师对自我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我是谁”,“教师的真我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教师自我的本体性安全受到挑战,教师遭遇到一系列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教师个体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被抹杀,教师个体性自我缺场;教师群体与非教师群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教师群体性自我矮化;教师陷入被物化、被奴化的人性危机,苦苦挣扎在“人”的边缘,教师精神性自我萎缩。中国现代性语境下,传统教师文化中的教师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圣职者形象,这事实上是对教师的捧杀;教育成盈利性产业,教师公共使命日渐式微;学校工具理性泛滥,教师主体能动性受压制。这些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良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自我认同,造成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笔者试图根据现代性所提供的可能性,找寻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应对策略——扬弃传统教师文化,塑造真实教师形象;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强化教师公共使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呵护教师灵性,等等。通过这些努力,协助教师回归生存的本真性,实现教师自我完整和教师自我认同。
【关键词】:现代性 教师 自我认同 教师自我认同 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18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三) 研究综述12-16
-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16-17
- (五) 创新和不足之处17-18
- 二、现代性与教师自我认同18-26
- (一) 现代性18-20
- 1. 现代性的内涵和隐忧18-19
- 2.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19
- 3.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19-20
- (二) 教师自我认同20-24
- 1. 自我认同的内涵20-22
- 2. 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22-23
- 3. 教师自我认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23-24
- (三) 现代性与教师自我认同24-26
- 三、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26-33
- (一) “只见森林一片,不见树木一棵”——教师个体性自我缺场26-28
- 1. 教师自我模式化,“千人一面”26-27
- 2. 教师自我角色化,“公私不分”27-28
- (二) “家有半斗余粮,不做孩子大王”——教师群体性自我矮化28-30
- 1. 教师自我困窘化,“身微力薄”28-29
- 2. 教师自我商品化,“急功近利”29-30
- 3. 教师自我平庸化,“得过且过”30
- (三) “蒙眼驴子拉磨,转一圈又一圈”——教师精神性自我萎缩30-33
- 1. 教师自我工具化,“按部就班”31
- 2. 教师自我奴性化,“唯命是从”31-33
- 四、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形成的原因33-40
- (一) 传统教师文化捧杀,教师成为奉献的代名词33-35
- 1. 教师形象被拔高,常常以集体身份存在33-34
- 2. 繁琐公务挤兑下,教师自我意识变淡薄34-35
- (二) 教育成盈利性产业,教师公共使命日渐式微35-37
- 1. 教师劳动义务化,教师薪酬待遇水平低35-36
- 2. 现代教育市场化,教师滋生功利价值观36-37
- 3. 教师职业去魅化,教师从教信仰成问题37
- (三) 学校工具理性泛滥,教师主体能动性受压制37-40
- 1. 应试教育操纵下,教师成为教学机器人38
- 2. 学校管理官僚化,教师沦为教育执行者38-40
- 五、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应对策略40-46
- (一) 扬弃传统教师文化,塑造真实教师形象40-42
- 1. 正视现代教师职业,促进教师个体性彰显40-41
- 2. 维护完整教师自我,联通前台和后台生活41-42
- (二) 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强化教师公共使命42-44
- 1. 提高教师经济待遇,保障教师物质生活42
- 2. 严格守住师德底线,展现知识分子形象42-43
- 3. 提升教师教学勇气,坚定教师从教信仰43-44
- (三)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呵护教师灵性44-46
- 1. 技术价值为末,回归教师的内在价值44-45
- 2. 教育去行政化,真正为教师赋权增能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富春;现代性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2 万俊人;“现代性”的“中国知识”[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3 姚文放;全球性与现代性[J];求是学刊;2002年05期
4 吕乃基;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进书;后传统社会:传统与现代性对话之所[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1期
8 侯玉波;徐青肖;张瑾;;从生育态度看思维方式对个体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6年01期
9 陈志英;;法律中的现代性——以歧视为视角[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10 尉利工;;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德彬;新现代性崛起与乡土美学建构[N];文艺报;2005年
2 崔伟奇;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刘悦笛(哲学所);20世纪“中西文化”之争与“现代性”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沈湘平;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左页;直面现代性的挑战:奋斗还是应对?[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陈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庸”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书评人 思郁;水与文明的现代性[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9 刘恪 王一川;回到现代性的地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菲;论鲍十小说的现代性[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皮理文;汲古得今 融通好己—刍议工笔画的当代转换与我的创作方法[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颖慧;《古屋青苔》的现代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琦超;清末立宪之争及其现代性反思[D];辽宁大学;2015年
5 曹培;《开明国语课本》的图文叙事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6 武傲男;当代中国女性身体的医疗化[D];山东大学;2016年
7 邵会;现代性视域下教师自我认同的危机、成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9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3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