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微课备受关注。然而,据知网搜索,关于微课在初等教育的研究在2015年之前仅有16篇,针对初中生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更少,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微课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生的使用态度。本研究以延安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取微课播放-巩固-课后回顾;控制班仍采用认读—讲解—记忆—听写四个步骤的教学模式学习新单词。教学案例展示了实验班词汇教学过程。通过两次测试成绩、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来的数据来研究微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生的使用态度。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及均值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词汇成绩较对照班有所提升,但无显著性差异。(2)实验班学生的词汇观念明显优于控制班学生,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体现在图像及语言情景方面。词汇记忆策略运用情况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体现在表演、建立语义网、创造图画、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等策略的运用。(3)访谈对象对微课讲授单词的教学方法给予肯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应用微课方式进行词汇教学。(4)从理论的角度上,微课演绎语言场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微课教学实现左右脑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运用微课讲授初中英语词汇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和传统教学方法同样有效;除此之外,能有效地转变词汇学习观念,促进词汇记忆策略运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 词汇教学 初中生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41;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引言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
- 1.4 论文创新点12
- 1.5 论文框架12-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1
- 2.1 初中英语教材及学生心理认知分析14-15
- 2.1.1 初中英语教材及教学目标14
- 2.1.2 初中二年级学生心理及认知特征14-15
- 2.2 微课概念及特点15-16
- 2.2.1 微课概念15
- 2.2.2 微课特点15
- 2.2.3 微课设计与开发15-16
- 2.3 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综述16-19
- 2.3.1 国外微课研究发展综述16-17
- 2.3.2 国内微课研究成果综述17-19
- 2.4 我国英语词汇学习研究综述19-20
- 2.5 小结20-21
- 第三章 理论支撑21-24
- 3.1 建构主义理论21-22
- 3.2 全脑学习理论22-24
- 第四章 研究设计24-30
- 4.1 研究问题24
- 4.2 研究对象24-26
- 4.2.1 实验对象24-25
- 4.2.2 访谈对象25-26
- 4.3 实验工具26-27
- 4.3.1 调查问卷26
- 4.3.2 学生访谈26
- 4.3.3 测试题26-27
- 4.3.4 微课视频27
- 4.4 实验过程27-29
- 4.4.1 前期准备阶段27
- 4.4.2 实施阶段27-29
- 4.5 控制实验变量29-30
- 第五章 教学案例30-38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38-47
- 6.1 应用效果38-44
- 6.1.1 词汇学习成绩38-39
- 6.1.2 词汇学习观念及策略39-43
- 6.1.3 实验班学生对微课词汇教学的学习态度43-44
- 6.2 讨论44-47
- 第七章 结论47-49
- 7.1 主要发现47
- 7.2 研究启示47-48
- 7.3 研究局限性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一52-53
- 附录二53-54
- 附录三54-56
- 附录四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钧;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断续性——《教学实现论思考》之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任仲武;张冬梅;;有效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Z2期
3 胡觉先;从理解到超越——鉴赏性教学例谈[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张锁占;教学情境设计的艺术[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5 陈晓兰;试论教学的策略问题[J];黄河之声;2005年05期
6 曹友旭;;浅谈中学英语课的教学情境设计[J];科学教育;2008年03期
7 于海宁;;“合作”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8 杜欣;;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33期
9 肖述剑;;浅议“两课”的教学艺术[J];群文天地;2011年21期
10 吴海莹;;创设教学情境,让英语课堂更加精彩[J];学周刊;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一宁;;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莫娆霞;;浅谈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3 王忠鑫;;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4 詹伟琴;;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实施[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夏越科;;反思,让化学教学更有效—谈化学教学中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侯祥海;;注重教学细节 体味评价魅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周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小窍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新芝;;英语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返璞归真的教学艺术性[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王久明;;数学课堂中的生活问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10 李秋;;浅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旭东;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有“味道”[N];中国教师报;2008年
2 武都区安化中学教师 张富宝;初中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N];陇南日报;2008年
3 樟树市洋湖横梁小学 姜桂英;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N];宜春日报;2010年
4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李国峰;教学理念转向学生[N];学知报;2011年
5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曹正善 雷云;“三段教学” 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张彬;浅谈农村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N];黔西南日报;2012年
7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东;基于学生生活进行探究[N];江苏教育报;2013年
8 李慕冰邋李迎春;试论劳动技术课教学模式[N];济宁日报;2008年
9 李顺萍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教师教案中的教学反思[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盘县柏果镇中心小学 包广朝;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六盘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文教;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行为响应分析与认知计算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雪梅;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葵;农村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
2 孙华;教师教学恐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纪学焕;初中散文的教学解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郑秋萍;高三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5 潘成都;“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章坚红;中学物理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宋彩霞;岳麓版必修(Ⅰ)《复杂多样当代世界》教学设计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帅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熊春华;苗、汉初中生几何能力的跨文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婧;项目教学在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6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3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