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0 10:40

  本文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蒋福明  

【摘要】: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研究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模式,不但可丰富和发展我国道德教育理论,而且对我国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第一,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其道德教育理论以苏格拉底、柏拉图、皮亚杰、杜威、涂尔干等人的思想为渊源,是一种兼具哲学、心理学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他继承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并吸收了其他思想家的观点,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在道德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对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对象及道德教育时机等各方面做了精辟地论述。 第二,关于道德教育方法。基于他自己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对苏格拉底法的借鉴,科尔伯格提出了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两难讨论法。他强烈反对灌输道德知识,主张用民主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认为教师不应是道德要求的执行者,而应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指导者,并给出了实施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第三,关于道德教育实践。受以色列集体农庄的道德教育实践的启示及对涂尔干的集体道德教育理论的吸收,科尔伯格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公正团体模式。他认为儿童是在社会互动和角色承担中促进道德发展,因而强调学校中的公正和民主的道德气氛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并对潜在课程进行论述,更提出了实施公正团体模式的一整套操作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0
  • 第一章 道德教育理论的形成10-19
  • 1.1 生平和学术思想变迁10-12
  • 1.2 道德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2-13
  • 1.3 道德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13-19
  • 第二章 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19-34
  • 2.1 论道德教育的道德发展心理学基础19-24
  • 2.2 论道德教育的目的24-28
  • 2.3 论道德教育的内容28-30
  • 2.4 论道德教育的对象30-32
  • 2.5 论道德教育的时机32-34
  • 第三章 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两难讨论法34-43
  • 3.1 道德两难讨论法的产生34-35
  • 3.2 运用道德两难讨论法的几个问题35-39
  • 3.3 道德两难讨论法的实施与完善39-43
  • 第四章 道德教育的实践—公正团体模式43-54
  • 4.1 公正团体模式的实质和形成43-45
  • 4.2 公正团体模式中的社会互动与角色承担45-47
  • 4.3 公正团体模式中的道德气氛和潜在课程47-49
  • 4.4 公正团体模式的实施形式49-51
  • 4.5 公正团体模式的总结与完善51-54
  • 结语54-59
  • 5.1 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54-55
  • 5.2 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代西方的影响55-56
  • 5.3 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56-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64
  • 附录64-65
  • 原创性声明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亚军;王晓萍;李景春;;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构建和谐德育的启迪[J];大家;2010年07期

    2 罗俊丽;;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3 汪凤炎;科尔伯格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4 张建荣;郭晋陶;;科尔伯格的“杜威式”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8年17期

    5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6 廖小平;;论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代际视角[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7 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倪伟;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王少华;戚万学教授与道德教育理论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姜建强;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力图式及其道德意义[J];道德与文明;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连;;榜样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李晓文;;依人生发展本性探询德育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郭托娅;;论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实践对青少年犯进行矫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万增奎;;西方心理学道德同一性的研究与启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韶刚;;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守晨;;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8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鑫;;从中性现象看大众传媒对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前中;[N];驻马店日报;2006年

    2 特约撰稿人 张锐;[N];国际商报;2007年

    3 林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龙海晏 作者单位为大同五中;[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肖莹莹;[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傅蕾 译;[N];音乐周报;2007年

    8 朱国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次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王云 ;[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D];东南大学;2005年

    5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福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观初探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明秀;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对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祁艳;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林;科尔伯格德育观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芬;科尔伯格的“团体公正法”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晶;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姚莉;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反思和重构——新科尔伯格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明英;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5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