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高中化学微课的有效性探查

发布时间:2017-10-21 07:27

  本文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的有效性探查


  更多相关文章: 微课 中学化学微课 有效性


【摘要】:自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逐渐成为了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对此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也成为了促进微课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推动因素。而国内对于“微课”的探索则是以广东佛山教育局组织的微课教学大赛为伊始,随后各地对微课的探索步骤紧密相随。资料显示,有关微课内涵特征的研究相对比较充分,而有关微课的设计、应用及评价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但是结合某一学段具体学科的设计和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将设计、应用以及微课的有效性整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则很少有人涉足。为此笔者立足于“中学化学”就微课的内涵特征、结构要素、设计策略和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法、视频实录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中学化学微课的现状进行探查,并依据本课题微课研制的有效性评价体系对中学化学微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化学微课的目标设定更加倾向于知识的获取,这主要和当前高考体制、学校教学理念、教师教育观分不开的;(2)教师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能普遍考虑到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内容选择单一,且主题倾向于教材内容。(3)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类型时呈现单一化趋势,但基于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师活动类型却表现为多样化,学生活动类型缺失化,两级分化严重,未能有效突显微课的教学优势;(4) 教学活动结构完整性较低,主要是以传递——接受式为主,忽视了学生探究和发现的可能程度;(5)微课制作方式多样化,多以CS+PPT式和课堂拍摄式为主,但制作的总体质量较低,且应用范围较窄,多用于教师之间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6)微课应用针对性较强,但应用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内进行翻转模式,且应用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微课 中学化学微课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前言8-26
  • 1.1 选题缘由8-24
  • 1.1.1 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微课带来了教学方式的革新8-11
  • 1.1.2 国内外有关微课认识的百家争鸣11-22
  • 1.1.2.1 国外有关微课的研究11-14
  • 1.1.2.2 国内有关微课的研究14-22
  • 1.1.3 研究存在的问题22-24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思路24-26
  •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24
  • 1.2.2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24-26
  • 2 中学化学微课有效性的理论研究26-62
  • 2.1 微课概述26-44
  • 2.1.1 微课的界定26-35
  • 2.1.1.1 微课的内涵26-28
  • 2.1.1.2 微课的特征28-30
  • 2.1.1.3 相近概念的辨析30-35
  • 2.1.2 微课的构成要素与结构35-44
  • 2.1.2.1 微课的构成要素35-38
  • 2.1.2.2 微课的结构38-44
  • 2.2 微课有效性的界定44-57
  • 2.2.1 微课设计的有效性45-53
  • 2.2.1.1 微课设计有效性的内涵45-47
  • 2.2.1.2 微课设计有效性的表现47-53
  • 2.2.2 微课应用的有效性53-57
  • 2.2.2.1 微课应用有效性的内涵53-54
  • 2.2.2.2 微课应用有效性的表现54-57
  • 2.3 微课有效性的评价57-62
  • 2.3.1 微课有效性评价的指标57-61
  • 2.3.2 微课有效性评价的方法61-62
  • 3 高中化学微课有效性的实证研究62-93
  • 3.1 探查的设计与实施63-68
  • 3.1.1 探查的设计63
  • 3.1.2 探查的实施过程63-68
  • 3.2 探查的结果分析68-93
  • 3.2.1 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获取68-70
  • 3.2.2 教学内容单一,主题选择具有倾向性70-73
  • 3.2.3 教学方法类型单一,但教学活动类型多样化73-78
  • 3.2.4 教学活动结构不完整,主要以传递——接受式为主78-81
  • 3.2.5 微课制作方式多样化,但制作质量较低,应用范围较窄81-83
  • 3.2.6 微课应用针对性较强,但应用模式较为单一,应用效果不明显83-93
  • 4 课题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应用展望93-103
  • 4.1 课题研究的结果93-94
  • 4.2 提升中学化学微课制作和应用水平的策略建议94-103
  • 4.2.1 加强培训、更新理念、推动微课应用94-95
  • 4.2.2 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制定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教学目标95-96
  • 4.2.3 基于新课标“学生发展观”,选择教学内容96-97
  • 4.2.4 优化微课教学活动设计过程97-98
  • 4.2.4.1 促进教学活动结构的完整性97-98
  • 4.2.4.2 丰富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多样性98
  • 4.2.5 创新微课辅助中学化学课堂的应用模式98-100
  • 4.2.6 开发微课资源的建设平台,实现微课的多维开放和扩展100-101
  • 4.2.7 建立微课应用监察机制,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101-102
  • 4.2.8 重组课堂教学活动顺序,促进师、生、媒体的多维互动102-103
  • 5 结语103-106
  • 参考文献106-111
  • 附录111-122
  • 附录1 微课现状调查问卷(学生)111-114
  • 附录2 化学微课制作及教学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114-119
  • 附录3 关于微课编制及教学应用现状的访谈(教师)119-121
  • 附录4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学生)121-122
  • 致谢122-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权;初探高中化学、物理两科知识的交叉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桑伟;;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教学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8期

3 赵呈林,张立国;高中化学“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8期

4 李鹏蛟,吴端斗;实施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3年06期

5 曹广雪;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两个问题的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3年16期

6 张景海;巧用记忆链学好高中化学[J];教书育人;2005年03期

7 雷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肖光敏;李庆萍;;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9 杨晓露;;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费嘉融;;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之实践与反思[J];科学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高中化学“难易律”的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齐俊林;宋艳芝;宋海英;;高中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源;;浅谈高中化学竞赛[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阮邦球;刘静文;;解读澳门高中化学课程[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杨彬;;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中的人文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冯涌;;我们为什么辅导高中化学竞赛?[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宋芳林;汪玉芳;;高中化学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卫智如;;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部分内容安排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朱恩;;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10 汪立丰;施辉国;;高中化学竞赛的研究与实践[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中学 吴海霞 潘志勇;建设省级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的思考与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江西省广丰中学 陈仙华;高中化学“绿色”教学问题的探讨[N];学知报;2010年

3 咸阳周陵中学 杨立航;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N];咸阳日报;2011年

4 重庆市石柱中学 李云;如何学好高中化学[N];学知报;2011年

5 孝义市第五中学校 王艳红;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N];山西科技报;2012年

6 天柱民族中学 龙志良;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7 苏雷;论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N];周口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程红;浅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N];学知报;2011年

9 宁都中学化学组 刘华生;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N];学知报;2011年

10 黔西第一中学 陈国祥;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优化[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戴平;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碧华;香港、上海两地高中化学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陆奕江;高中化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研究及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3年

5 陈文龙;高中化学学习品质量表与常模的修订与完善[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华丽;移动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罗先进;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几个重要演示实验的改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甜甜;高中化学教师处理教科书中科学素养内容的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盛莉;PCK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学生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徐思;高中化学学困生认知心理障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2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72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