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22:30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学习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教育教学变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类学习需要的持续发展以及相应深度式学习所需软硬件条件的改善,虚拟学习社区便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运而生。同时将跨越时空去创造学习环境这个梦想得以实现。从某种角度来看,在现在的网络时代,虚拟学习社区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交互空间。虚拟学习社区需要能够与其相对应的可以发挥其优势,并且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评价。从某些方面上来讲,学习评价可以称得上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核心内容。如果缺少实际可行的评价机制,虚拟学习社区便会失去其规范性和约束力。所以进行对学习者在虚拟社区中学习过程的研究,寻找到在学习活动中影响学习者发挥能力的有关因素,创建一个可行的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基于现如今虚拟学习社区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就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评价这个话题展开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践成果。笔者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对本篇文章进行了撰写。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关于主题内容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关于虚拟学习社区及学习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组成要素、特征、理论基础、价值以及学习评价的概念、目的与意义、功能与作用等一些理论知识。这部分的研究为以下内容的撰写奠定了有力的基础。第三部分开始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进行前期的准备。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的基本含义、目的、目标模型、价值取向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做下了铺垫。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本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通过自己对于文献的研究以及自身的经验,确定出初步的指标项。然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中进行筛选和确定,得出最终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应用实践部分,将设计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实践当中。本部分主要运用了加权平均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实践应用。最终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最终结果。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主要公布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不足,并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学习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评价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4.1 研究思路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虚拟学习社区及学习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13-24
  • 2.1 虚拟学习社区基本概念13-18
  • 2.1.1 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13
  • 2.1.2 虚拟学习社区的组成要素13-14
  • 2.1.3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14-15
  • 2.1.4 虚拟社区的理论基础15-18
  • 2.1.5 虚拟学习社区的价值18
  • 2.2 学习评价的理论知识18-24
  • 2.2.1 学习评价概念界定18-19
  • 2.2.2 学习评价的目的及意义19
  • 2.2.3 学习评价的功能及作用19-20
  • 2.2.4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的主体20
  • 2.2.5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的类型20-22
  • 2.2.6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评价对象和内容22-24
  • 第3章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前期研究24-31
  • 3.1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的本质要义24-28
  • 3.1.1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的基本含义24
  • 3.1.2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的目的24-25
  • 3.1.3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目标模型25-26
  • 3.1.4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26
  • 3.1.5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应遵循的原则26-28
  • 3.2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评价要素分析28-31
  • 3.2.1 为何评价28-29
  • 3.2.2 评价什么29
  • 3.2.3 评价标准如何29
  • 3.2.4 如何评价29
  • 3.2.5 需要数据数量29
  • 3.2.6 结果怎样29-31
  • 第4章 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47
  • 4.1 常见的几种评价方法及选择31-32
  • 4.1.1 总分法31
  • 4.1.2 加权平均法31
  •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31-32
  • 4.1.4 层次分析法32
  • 4.2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指标的设计32-36
  • 4.2.1 学习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33-34
  • 4.2.2 学习评价指标的初步确立34
  • 4.2.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34-36
  • 4.3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36-47
  • 4.3.1 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方法36-39
  • 4.3.2 运用层次分析软件yaaph计算权重39-47
  • 第5章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47-54
  • 5.1《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介绍47-48
  • 5.1.1 课程性质与定位47
  • 5.1.2 课程特色47-48
  • 5.2 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及分析48-54
  • 5.2.1 加权平均法的运用48-50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50-54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6.1 研究的成果54
  • 6.2 研究的不足54-55
  • 6.3 研究的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70
  • 附录A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评价指标确定的调查59-62
  • 附录B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62-65
  • 附录C 各层次最终判断矩阵65-67
  • 附录D 关于杨某某同学在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科学与技术》中的学习评价调查67-70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广艳;;《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出版发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2期

2 甘永成,王炜;虚拟学习社区多重内涵之解析与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4 黄寅;;构建网络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6 马红亮;杨艳;丁新;;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佟延秋;江玲;;虚拟学习社区定量研究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2期

8 田秋艳;费龙;王明倩;;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李乾;杨声钢;陈政;黄荣怀;;面向多组织空间的中小学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0期

10 周小平;;建立以人为本的虚拟学习社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2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张莺 吴慧君;“云”时代变革传统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森灵;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殷秀兰;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芸;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三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晨龙;基于资源聚合理念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雯;虚拟学习社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吉刚;基于资源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伟;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黄欣钰;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明;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交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0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090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