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慕课建设应用热潮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关键词:微课、慕课建设应用热潮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微课慕课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变革,同时影响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文章首先讨论微课慕课对教学所产生的变革,并分析了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课程结构、专业实践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构,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并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微课 慕课 教育技术学专业 人才培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微视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应用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30019)
【分类号】:G434;G40-057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微课和慕课以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影响着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在高等教育领域,微课、慕课促使高校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变,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将进一步解决高等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使终身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02期
2 周晓春;涂道伟;;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3 夏洪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王海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杨果仁;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体系的重建——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一)[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6 夏洪文;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年01期
7 刘瑞儒,黄荣怀,李军靠;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8 王洋,付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9 万力勇,刘清堂;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素质现状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桑新民;梁林梅;刘永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继往与开来——南京大学专业创建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淑慧;;以毕业生的视角:解读天津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C];2013年
2 彭静;张庆文;朱君明;;我国体育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沈力钧;基于未来的盛宴[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王兆鹏;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应需而动[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胥茜 陈树生;培养“多重能力”的教育技术人才[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明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韩慧敏;教育技术学专业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艳丽;影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牛婷婷;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视觉素养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柳春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金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丽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呼延玲;应用性本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陈丽明;《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7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0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