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的品性与调和
发布时间:2017-10-28 11:09
本文关键词:教育爱的品性与调和
【摘要】:传统类父母的、无条件的,类神的博爱式教育爱的框定分割了人性。长期以来,教育爱施予主体的教师的人性两面性在研究时被加以规避。把教育爱进行奉献和给予的单向划分是有缺陷的。教育爱的框定应该是多维的。在教育爱的内在构成上,一直存在着利己和利他的双重品性。教育实践领域的诸多问题正是因为教育爱的内部失衡,在于教育爱双重性没有得到良好的调和。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爱 人性 双重性 调和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教育爱的误区学校情境下的教育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育爱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爱的单向给予,但对教师自身爱的需求的关注是不足的。现今教育爱研究规避了教师个体的需求,教师对于职业的期待也鲜有提及,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艳红;陈学金;;论教师幸福研究之转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肖川;名师带给我们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9期
3 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5期
4 张俊洪;我国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6期
5 卫娟娟;;“差生”称谓与教育公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8期
6 晓凌;;跨越家·校沟通鸿沟,与素质教育同行——访北京智响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蒋志祥[J];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08期
7 王伟群;;多元智能视野下的艺术教育观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10期
8 李允;;教师亲和力探析[J];中国教师;2008年17期
9 杨丽萍;;“教师叙事探究”有效性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1期
10 李志梅;;影响教师幸福感因素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荣;教育总是拥有生活的形态[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7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0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