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9 10:08

  本文关键词: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等教育栏目提醒】:网学会员中等教育为您提供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参考,解决您在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学习中工作中的难题,参考学习。

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①
白明亮


【论文分类】教育学
【论文网络来源】
【期刊期数】2008年06期
【论文期刊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2008年3期第3~7页
【英文标题】Theoretical Discourse and Practical Vision: Thoughts on the Origin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BAI Ming-l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简介】白明亮,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97)
【内容提要】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Educational theorists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live in different meaning worlds, perceiving, compreh ending, thinking, constructing and talking about education by means of their different meaning worlds. The separation, divorce or even isol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usually caused by whether the care about content is expressed in a strong or weak tone, whether their way of speaking is understood well or poorly, and whether the operation of all the facts is easy or difficult on the part of educational theorists as well as whether the knowledge requirements are satisfied or not, whether care is provided in a broad or narrow way and whether practitioners participate actively or inactive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Merge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requires both the theorists to adjust their care by words and the practitioners to broaden their vision.
【关 键 词】教育理论/话语/教育实践/视域educational theory/discourse/educational practice/vision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8)03-0003-05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似乎已成为教育领域难以消解的“痼疾”。教育理论界“善意”的现实关怀,却往往遭遇到教育实践界的质疑、反问乃至不屑,让教育理论者处境尴尬;而教育实践界“无意”的踯躅不前,也每每招致教育理论界的批评、批判乃至失望,使教育实践者心神焦虑。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又是什么造成了两者在诸多方面的长期脱节?两者又将在何种意义和层面上有望实现可能的融通?鉴于理论解释世界的本质特性及其实践特定视域的现实规限,笔者尝试从教育理论(者)的话语视角和教育实践(者)的视域角度,来探究可能造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缘由,并尝试提出实现两者融通的可能措施。
一、人生活在自我世界中
尽管说人类物质肌体是构成人存在的一个基本性前提,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的精神性意义性构成,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性基质。而人的这一精神性意义存在,尽管说必然秉承着作为“类存在”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性基因及其特定社群、社区、家庭、同伴集体等形塑的文化特性,但显然,作为“我(个人化的、真切的、人之为人的第一性的我)”的精神性意义存在,无不是通过“我思”、“我看”、“我听”、“我说”所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的。概言之,我生活在我的世界中,我是通过我的精神性意义世界与外界相感知、理解和融通的。如前所言,我所生存和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可能是外在于我或先在于我而存在着的,而且我所生活的世界可能与你和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样的或同质的,但这样的世界,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客观性物质存在,是类似于“原始文本”前理解性的世界,是康德言说中的“自在的世界”,是和你我的真切感知相对有所区隔的世界,对于构成你、我、他真切主体的内在精神性、理解性和自为性的意义世界来说,确是秉承着你、我、他不同视域选择进而有着不同内涵意蕴,并最终导致不同意义构建的形态各异、意义纷呈的“我”的世界、“你”的世界和“他”的世界。“我在故我思”明示了思维的主体性前提和要求,“我思故我在”,指明了思想(维)在构成“人之为人”的意义性存在上的基核性作用,“我思是我世”,尝试诉说着我生活在我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的“我”的意义世界中。
基于“人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前提假设,我们不难看出,伴随着人类教育发生发展所催生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不同分工,便有可能导致两者在关注的问题域、思考的着眼点及其思维所可能触及的深度和广度乃至于特定的话语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对特定教育事实(件)的不同感知、理解和思考的意义建构。也即是说,教育理论者和教育实践者的不同职能分工,进而日积月累形塑生成的以“言说”和“践行”为不同独特特征的“(教育)生活样式”,及其由不同的“(教育)生活样式”编织构建的不同“(教育)意义之网”,就有可能导致两者站在不同的意义世界里去感知、理解、思考、解构和言说着同一教育,最终形成对同一教育事实的不同意义认知和认信,构建着各自不同的“教育图景”。进而,,这不同的教育意义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至少在理论上讲,就可能使得“教育理论者的教育意义世界”和“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意义世界”存在着“大体融合”、“大体相当”、“大体分离”乃至“完全分离”的四种状态。③而从后两者的情况看,显然昭示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可能存在着的脱节、隔离甚或是隔绝的状态。那么,在以“言说”和“践行”为独特表征的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各自的教育意义世界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可能的脱节、隔离甚或隔绝呢?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笔者这里仅从理论和实践的一般意义和特定层面上,从表征着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独特特征的“言说”和“践行”角度来分析理论者话语表达与实践者践行视域的内在要素特性,及其由此可能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原因。④
二、理论

我要获得 会员登录 

上一篇:民主的教育哲学
下一篇: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理论的话语与实践的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本原性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