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疏离感 领悟到的社会支持 乐观 生命意义感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疏离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同时检验大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且进一步考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是并式中介还是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化抽样的方法,以郑州某大学430名大学生被试作为样本,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乐观主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并搜集有效数据,利用spss21.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被试在环境疏离感维度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分为3.488,在人际疏离感维度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分为2.500,自我疏离感维度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分为2.061,文化价值疏离感维度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分为3.046,总疏离感的平均得分为2.756,均低于维度上的中点分4分;(2)环境疏离感维度、总疏离感在性别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2.182,p0.05;t=2.122,p0.05);人际疏离感、自我疏离感、文化价值疏离感维度在性别人口学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1.123,p0.05;t=1.178,p0.05;t=1.292,p0.05);(3)自我、环境、文化价值、人际各疏离感维度及总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150,p0.01;r=-0.215,p0.01;r=-0.375,p0.01;r=-0.364,p0.01;r=-0.362,p0.01);(4)自我、环境、文化价值、人际各疏离感维度及总疏离感与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179,p0.01;r=-0.517,p0.01;r=-0.473,p0.01;r=-0.359,p0.01;r=-0.513,p0.01);(5)自我、环境、文化价值、人际各疏离感维度及总疏离感与乐观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06,p0.01;r=-0.290,p0.01;r=-0.654,p0.01;r=-0.354,p0.01;r=-0.494,p0.01);(6)大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43,p0.01);(7)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及乐观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22,p0.01;r=0.350,p0.01);(8)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2.9%;(9)乐观在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8.2%;(10)领悟到社会支持与乐观的并式中介作用显著,总中介作用的效果量为51.1%,而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对乐观的链式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仅为3.6%。结论(1)大学生的疏离感水平为中等偏低,高疏离感现象没有很常见;(2)男生的环境疏离感程度较高于女生,并且男生的总疏离感水平高于女生;(3)高疏离感的个体,其生命意义感较低;(4)高疏离感的个体,其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程度较低;(5)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乐观程度越高的个体,其生命意义感就越高;(6)疏离感既可以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或者乐观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刘曦 ,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8期
3 李艳华;程利国;;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4 黄海;邱欣红;;贫困大学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5 杜智娟;;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陈晨;嵇东海;;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1年04期
7 雷鹏;陈旭;王雪平;谢德光;;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基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10期
8 周亚玲;李婧;李炜;;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任菲菲;张景焕;;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雷鹏;瞿斌;陈旭;彭丽娟;邹荣;;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利爽;方双虎;;华人留学生的疏离感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杨东;张进辅;;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韩笑;姚本先;;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帮琰;;中学生疏离感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统合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平;;工作群体疏离感的收入成因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姚本先;韩笑;;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寇冬泉;;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与学习幸福感的追踪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夫真;张文新;陈英敏;;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美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N];中山日报;2007年
2 刘武俊;用法眼解读社会[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许們們,
本文编号:114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14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