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15-02-03 21:45


  论文摘要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国家,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宏伟目标,教育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我国民族地区人口众多,而文化程度、整体层次都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这种状况显然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倾斜政策,采取了诸多重大措施,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大大缩小了少数民族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还需要坚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 少数民族 教育发展 措施

  当今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共同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中国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现实利益及发展,没有少数民族自身教育的发展,全国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素质使少数民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人口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据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已达1.0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8%左右。民族成分众多,大分散、小聚居;语言文字种类较多,风俗习惯明显不同,宗教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这也构成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和民族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比较落后,除了藏族、蒙古族登民族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很多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十分落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一般都是边远的山区﹑草原﹑荒漠地带。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压迫和封锁,使这些地区社会生产里水平低下,经济落后,教育的社会基础十分的薄弱,发展艰难。导致了其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教育发展很快,基础薄弱,质量不够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全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一直比较落后,一时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教育,所以教学质量还不够高。
  2.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一般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偏僻,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都是本民族的人,而他们本生在知识和语言的组织能里方面及思维发展比较落后,而且由于地域及条件原因,好教师很难留住,所需专业课教师难引进。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办公经费短缺,教师的政策福利无法保障,教师的奖励机制无法建立,造成教师福利待遇严重偏低,加之办公条件差,致使部分优秀教师改行、考研、外调。加之区域差别,所需人才难以引进,即使是本土出去的大学生都不愿回本地工作,从而其教育比其他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
  3.教育的投入不到位,学校硬件设备不齐全影响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偏远地区硬件设备不齐全,交通不便,学校建设不好,教师待遇不高等一些问题,会使民族教育两极化发展,进而影响该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性。随着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跟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一些民族地区的学校,内部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多是“空壳学校”。很多教学场所需要进行改造,教学仪器、实验设备需要更新、图书资料急需增补等。教师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教育之间的结构与当前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极不适应。
  在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时,要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特点。民族学校,要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要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体质和发育等方面的特点,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经常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共同为搞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思想感情。

  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相继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在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加大了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的工作力度。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和有关省、自治区的高校开办高校民族班、预科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仍有着明显的差距。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生长环境
  少数民族居住地大多集中在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使少数民族的学生生活环境差,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对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生活相对比较艰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习压力普遍加大,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在相对单一的人群中成长,受到生活环境、家庭因素,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较深。使少数民族学生从出生就通过周围环境影响,自己观察等,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差异。

 

 

  (二)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有些家长自己没接受过教育,思想落后,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知识,就让孩子辍学在家帮自己干农活或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就来补贴家用让他们出去打工,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的学习时间,甚至有些少数民族家长觉得女孩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使一些少数民族女学生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三)学生自身因素
  多数少数民族从小到达说的是自己的语言,进入学校所有的科目都要用汉语教,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竞争力比较弱,学生自身就不怎么重视教育,好多学生还没上到高中就弃学了,而留下的同学也是比较优秀的,加上竞争力比较小,所以不是所有同学都努力学习,只有少部分真正渴望学习,想走出去的同学努力奋斗,所以最终走出去的学生很少,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四)师资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而特殊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从事民族教育事业教师的光荣性﹑艰巨性﹑复杂性。 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兼有多种社会身份,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责任,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特点。

  三、改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各级政府领导要给予充分的思想重视,当地领导干部必须改变原有的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从长计议,把教育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更重要的是对当地民族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可观,基本稳定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
  一是拓宽师资渠道。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东、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任教,鼓励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等。二是是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及教师队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和师德师风评价制度, 从严治师。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学习,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三)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办学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从老师到学生,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要因地制宜,积极在全国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教师应使用汉语教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规范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四)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这些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建设自己的局域网,建设计算机室,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设备教学的能力,减少同发达地区的差异。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取网上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均等的教育信息。
  (五)多渠道筹措民族教育经费,增加对民族教育的投人
  首先,国家政策要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助学金专款、减免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生活费等特殊措施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在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优先享有国家政策,其次,广泛发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支持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困济贫’行动,改变民族教育办学主体单一、办学体制不活的局面,支持东、中部地区社会力量在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办学,或者面向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在东、中部地区办学。
  只有加大教育的经费投入,才能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普九”的进程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广大学生有充足的书本、宽敞明亮的教室,进一步向现代化的教育进程迈进;通过加大投入,保证、提高教师的工资,才能使教师“留守阵地”,无“后顾之忧”;也只有加大投入,切实落实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政策,切实做到免除特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各项费用,建立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和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才能使广大失、辍学学生回归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总之,我国还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力度,促进全国56个民族共同和谐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建设。

 

 



本文编号:12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