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16 05:00

  本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社会学 发展 困境 问题


【摘要】:教育社会学一词出现以后,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深入,相关学者开始反思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并不断检讨教育社会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教育社会学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中的困境及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期为教育社会学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科重建,至今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在新环境下,为促进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健康发展,相关学者对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及回顾,从中找出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矫正,以期为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下面就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闫引堂;;教育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基于问题史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2 徐瑞;;我国教育社会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困境及突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周元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之味”——关于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学科自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5期

4 刁益虎;;困境与挑战:教育社会学中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25期

5 程天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生存困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6 吴康宁;;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6期

7 胡翁;;当前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基本问题管窥[J];祖国;2014年02期

8 田春霞;;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问题与困境的研究分析[J];职业技术;2014年07期

9 陈德胜;;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可能路径:基于米尔斯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天君;;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2 李松涛;;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1期

3 吴康宁;;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汤美娟;;教育社会学何为——教育社会学学科特质的再反思[J];教育导刊;2011年10期

5 周元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之味”——关于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学科自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5期

6 邵泽斌;;用“社会学之眼”看教育政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7 陈德胜;;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叙事的特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陈国华;;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5期

9 刘精明;张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孔令新;;谁的背后? 何谓背后?——教育社会学学科立场之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芬芬;论大学学术自由的制度环境[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德薇;郑杭生;;社会学如何想象——有关社会学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钱民辉;;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及评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赵刚;知识分子米尔斯先生[J];读书;2003年11期

4 张宁;德里达的遗产[J];读书;2004年12期

5 周晓虹;;《白领》、中产阶级与中国的误读[J];读书;2007年05期

6 A.A.达维多夫,刘伸;关于“社会”概念的定义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吴康宁;;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楚江亭;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9 张人杰;;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探索中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10 程天君;;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交织——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一个内在焦虑[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伟,杨昌勇;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易东平;论学科体系中的教育社会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楚江亭;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4 庄西真;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5 高水红;“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6 邓伟志;;教育社会学的前沿问题[J];群言;2004年01期

7 吴刚;;教育社会学的宏观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7期

8 董泽芳;关于社会转型期教育社会学使命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2期

9 吕鹏;论教育社会学的性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徐赛虎;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翟本瑞;;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 儿童读经运动的教育社会学反省[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昌勇 胡振京;中国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张白;教育社会学的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潘懋元;社会学眼光研究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寅滢;“三好学生”: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艳;学校组织中的病理现象及其诊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太忠;隐蔽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俊翔;边缘生存:“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学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4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94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