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危机及其超越
本文关键词: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危机及其超越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元教育学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是对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检验、批判的一种方法论。元教育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并在90年代中后期引发了中国元教育学研究的高潮,但随后这一时髦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沉寂期。曲高和寡的理论专业性、缘木求鱼的学科化倾向与实用主义的研究价值等因素,制约了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沉寂并不意味着元教育学理论的退场,而应转换思路,汲取元教育学的精髓,即元思维的分析方式,从价值引领、方法多元、规范导向等方面为教育学理论建构与学科梳理提供借鉴。
[Abstract]: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education theory, meta education is a methodology to reflect, test and criticize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meta pedagogy came into being in 1970s, and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late 80s. It triggered the climax of Chinese meta pedagogy research in the middle and late 90s, but this fashionable theory quickly entered the silent period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 subject tendency and the theory of pragmatism, from the professional highbrow research value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ization of meta pedagogy theory. Silence does not mean the exit of meta pedagogy. Instead, we should transform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absorb the essence of meta pedagogy, that is, the analytical way of meta thinking.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combing from the aspects of value guidance, multiple methods, and standard guid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作者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儿童国家身份认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03-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纵观中国教育学百余年的发展演变,我们发现,中国教育学自20世纪初被裹挟进历史发展的大潮后,已经走过了由“进口教育学”到“教育学本土化”乃至主张自主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引进、模仿、抄袭到原创、内生以及中国特色的理论自觉,中国教育学逐渐在兼容并蓄与内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北生;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聂晓光;试谈教育学的人文属性[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4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5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6 ;教育学的贫困[J];教师之友;2003年10期
7 孟兰兰;;谈隐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9 周宗钞,盛群力;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10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6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燕敏;论教育学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婷;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课程领导[D];山西大学;2015年
5 齐姗;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6 杨明;真知追求与价值追求在教育学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4年
7 佘君君;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D];湖南大学;2016年
8 张卓远;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3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4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