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多维视野中的本真教育——基于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28 01:04

  本文关键词:试论多维视野中的本真教育——基于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视角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雅斯贝尔斯 本真教育 思想


【摘要】:当今,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本真性诉求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何谓本真教育,学界仍研究得不够深入,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探寻本真教育的真谛,本文选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为参照,尝试提炼出本真教育五个方面的基本旨趣与内涵,即:灵魂唤醒的本真教育,尊重自由的本真教育,坚守信仰的本真教育,向往大全的本真教育,去蔽存真的本真教育。如此,人们对于本真教育从思想与行动上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且不乏一定深度的体认和把握。
[Abstract]:Nowadays, the appeal of the true n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what is the true educ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s still study not deep enough, has not yet formed a clear understanding.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hought of philosopher Jaspers education in Germany for reference, try to extract the basic purport and connotation five aspects, namely: the true education soul awakening true education, respect the true freedom of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faith education, true education for Guinness, to cover the true education really. The. In this way, peopl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true education from thought and ac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一、现代教育的本真性诉求现代社会生活的物质主义、犬儒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基于多元取向的所谓廉价怀疑论成为催生本真性诉求的重要背景,身处当今时代的人们无不渴望充满真理与真诚的本真。现代教育也遭遇着与现代社会生活同样的危机,充斥着现代教育的物质主义、犬儒主义、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罗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英英;;雅斯贝尔斯“文明间歇”理论之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让—克劳德·根斯;金寿铁;;中国:第二家乡——雅斯贝尔斯与中国的相遇和关系[J];学术研究;2009年12期

3 向玉乔;陈君丽;;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探析[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4 冯海伦;武步成;;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启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梦海;自由与超越者——论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J];浙江学刊;2001年05期

6 李金奇;解析雅斯贝尔斯的“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6期

7 李雪涛;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世界哲学史的观念——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译者序”[J];开放时代;2004年01期

8 任重远,肖云龙;生成和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6期

9 彭元;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10 彭元;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观念解读[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巍;;雅斯贝尔斯技术哲学思想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雪涛;纳粹铁蹄下的一位德国知识分子的余生[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李雪涛;描述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N];光明日报;2010年

3 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寿铁;阅读中国:雅斯贝尔斯“回归亚洲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梦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风雨同舟:阿伦特与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马海轶;被误解的教育本质[N];青海日报;2003年

6 书评人 林东林;大学何以成为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金寿铁;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中国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金寿铁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哲学友谊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雪涛;半生识曲听其真[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0 李雪涛;半生识曲听其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俊;雅斯贝尔斯的元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兰;雅斯贝尔斯的自由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阳潭华;精神家园的丧失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丽;雅斯贝尔斯的群众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玲;唤醒灵魂的教育[D];苏州大学;2014年

5 顾理辉;理性与大学[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丽s,

本文编号:1343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43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