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重建道德可教的涵义

发布时间:2018-01-05 17:42

  本文关键词:重建道德可教的涵义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可教 道德理解和通达 现代性道德 道德场景 道德教育方式


【摘要】:无论从道德言说还是从道德实践看,道德都是可教的,不过各种可教方式均表达不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这些内涵仍然都是从意义理解的视域上说的,而无法从行动上说,因为意义理解与行动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据此,道德可教仅仅意味着对他者和世界的道德理解和通达以及自我道德意义和可能性行为的构造,而不是意味着特定的道德教育就必然产生特定的道德行动;或者说是基于经验的促进个体道德理解的深化,进而促进个体特定情境下的道德行动选择的固化或修正。进而,道德教育方式及方式的内涵都需要作相应的转换和界定。在什么意义上说道德是可教的,道德可教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以及道德教育方式转换与其内涵的限定,这三个问题从逻辑上系统地构建起道德可教的涵义。
[Abstract]:In terms of moral discourse or from the moral practice, moral can be taught, bu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r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connotations. But in any case, these still ar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view said, and not from the action, because the two areas of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belong to totally different accordingly, ethics can be taught only means constructing moral understanding and accessible to others and the world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possibility of self moral behavior, rather than the specific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must have certain moral action; or that experience deepen understanding based on individual morality, thereby promoting individual specific situations. The moral action selection of curing or correction. Furthermore,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need for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sion and definition. In what sense of morality is to teach, teach Brookfield Road Whether the choice of content is appropriat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de and the definition of its connotation, these three questions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the meaning of moral teachable.

【作者单位】: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人们经常追问道德教育的效率问题,这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计算和衡量道德教育的效率。通常是按照投入/产出公式,把个体经由某种特定的教育与其所产生的道德行动的比值作为效率的衡量标准。这个公式是值得探讨的。显然,公式存在一个假定:即教育与行动之间可以保持某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希武;;重构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7 马复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巧凤;;论中小学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实现路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桃华;蒙学的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秦秋萍;“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晔;;教育惩罚的价值及道德阈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384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84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