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何谓实践教育哲学

发布时间:2018-01-09 03:24

  本文关键词:何谓实践教育哲学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化教育 心理-理智主义教育传统 身体-实践取向的教育传统 教育真理 诗意存在


【摘要】:极端的抽象化和符号化是现代中国教育之所以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现代教育之心理-理智主义传统发展到极致的结果。不道德、去智慧、无根的极端符号化教育导致了知识、生命、行为和生活等四种形式的异化。人之身体介入和实践操作核心的实践教育哲学正是为了应对现代心理-理智主义教育传统对教育的异化问题而提出的。以生命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知识教育实践化,生命体验艺术化和审美化是实践教育哲学的一体两面。转变为具体的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哲学倡导一种身体-实践价值取向的新教育。新教育以新感受力的养成为逻辑起点,采取对话和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实践育人,达至个体最高之审美境界,引导人类走向诗意存在。最后,实践教育哲学在发现与合流教育之心理-理智主义传统和身体-实践取向的教育传统中,澄明人的真理才是唯一、本真的教育真理。由此,身体解放的人性蕴含,以及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Abstract]:The extreme abstraction and symbolization are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s in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and also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rational tradi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to the extreme. Rootless extreme symbolic education leads to knowledge, life.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the core of human body interven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psycho-rational educational tradition to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 education, the artistry o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aestheticism are two sides of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dvocates a new kind of body-practical value orientation education. The new education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new sensibility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adopts the way of combining dialogue and teaching to educate people through practice. Finally,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s in the educational tradition of discovering and merg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rational tradition and body-practic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The truth of man is the only and true educational truth. Therefore, the human nature of body liberation and the poetic dwelling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实践教育哲学的提出是长期对教育实践问题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结果。笔者在论述创业型大学时,提到,“在教育理念上,创业型大学遵循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知识逻辑上,它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论路线。”[1]这一判断预示了一种着眼于实践的新教育哲学出现的可能。顺此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英杰;陈理宣;;论实践教育哲学视域下的教育改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黄英杰;;什么是好的教育[J];今日教育;2014年05期

3 陈理宣;黄英杰;;走向实践教育哲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黄英杰;;走向创业型大学:中国的应对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黄英杰;陈理宣;;“教学做合一”释义——兼论实践教育哲学如何可能[J];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8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英杰;田蜀华;;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帕特里夏·怀特,保罗·赫斯特,石中英;分析传统与教育哲学:历史的分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陶志琼;什么是教育哲学的特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金生,

本文编号:1399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99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