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教育时间
本文关键词: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教育时间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教育时间 社会时间 社会属性 社会生产 社会意义
【摘要】: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时间并不是一种自然时间,也不是一种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体验的心理时间,而是一种反映群体活动节奏的微观社会时间。它嵌入于宏观的社会时间中,并同步受控于宏观的社会时间,从而表现出宏观社会时间的特征。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时间嵌入并同步于工业社会创造的钟表时间中,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活动及其他活动产生广泛的社会意义。
[Abstract]:In the view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ime is not a natural time, nor is it a kind of follow the children's growth law and experience of psychological time, but a reflection of group activity rhythm of the micro social time. It is embedded in the social time, and simultaneously controlled by the macro social time, thus showing the macro characteristics social time. In modern society, modern education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embedded industrial society to create a clock time, a great soc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other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教育部青年课题《现代教育时间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批准号:EAA140342)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1
【正文快照】: 现代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时空的管理,特别是精确化的钟表时间为管理活动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但悖谬的是,人们大多没有明确意识到现代教育时间对教育生活的影响,也不去反思和追问这种时间本身的合理性,仅将其作为活动的背景,忽略为研究的“冰点”。基于此,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桑志坚;;作为一种规训策略的学校时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2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黄吉宏;李兴华;;景德镇陶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都市景观”规划中的品牌效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李义中;;18世纪英国的贫困问题管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黄石;杜庆春;;反对电影,还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写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周潇潇;;国际化:以民族志书写的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主题突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庞弘;;分裂的快感与残破的浪漫——当代韩半岛电影中的时间形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徐培卿;;从媒介文本看当代消费社会——兼评《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植入式广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王加丰;;16—18世纪间西欧的激进思潮与近代国家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程波;;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劳动者休假权——以节日文化与钟点时间的历史演进为进路[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苏锋;;再评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艺群;;论政府环保责任之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金长江;陈小娟;;三峡工程新闻传播:动力、影响、战略与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10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吴婷;中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中生成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燕;影像·拟像·视像[D];暨南大学;2010年
6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官其钎;电视选秀时代平民偶像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鹏;数字影像奇观的艺术表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洪鑫;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震;;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治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5期
2 王锦;阎有鹏;;裁判员的身份属性及对其功能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郑国庆;论教育的二重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熊文华;色彩的社会属性及其情态化过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杨淑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本质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张文元;;语言的社会属性(功能)认识及其意义[J];理论月刊;2007年06期
7 陈军向;;关于人的本质之哲学思考[J];南方论刊;2013年12期
8 郑晶;;翻译社会属性剖析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年18期
9 鲁晓;;谈音乐的社会属性[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马琳;论语音的社会本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新O,
本文编号:1399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9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