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学校文化构建的转向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学校文化构建的转向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学校文化,可发现其亟待重建这一问题。学校文化重建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学校主体文化转型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大众;学校观念文化转型从工具理性到合作探究;学校制度文化转型从烦琐刻板到以人为本;学校环境文化转型从严肃呆板到个性生动。
[Abstract]:Looking at the current schoo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can find that it needs to be rebuilt urgent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culture needs to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hool subject culture from closed and conservative to open to the ma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concept culture from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o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system culture from cumbersome and rigid to people-orien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environment culture from serious and rigid to vivid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文化的特殊意义在于能够使生活在特定时代与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形成核心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它以独特的形式影响着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学校作为文化继承、繁衍、再生的载体,蕴育着具有独特价值的“学校文化”。毋庸置疑,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J];师道;2003年09期
2 宋戈;;关爱生命 关照心灵 关注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3年Z1期
3 邬秀娟 ,禹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教育;2004年Z2期
4 张景凯,王德全;浅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宁,张贤蓉;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6 孙铁石;教育行政部门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推动者[J];吉林教育;2005年06期
7 周新宏;;让教育科研成为课程改革的助推器[J];学习月刊;2006年04期
8 曾瑜;王德清;;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契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9 袁宇;黄绪富;;教育价值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异化及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6期
10 郭秀敏;李世改;;“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8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张素明;;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举行2004年学术交流大会[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宋馨;省政府督导组莅临我市检查规范办学行为和新课程改革工作[N];周口日报;2009年
3 本刊记者 冯平;新课程改革带来新变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4 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教师 王启智;浅谈“把课堂还给学生”中存在的问题[N];陇南日报;2008年
5 常玉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素质[N];吉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滢;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袁诚 袁玉花;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让我们敲响新课程改革的钟声[N];黄石日报;2006年
9 屈兑梅;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N];陇南日报;2010年
10 俞中续(作者系古浪县干城学区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N];甘肃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红梅;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熊盛才;基于网络环境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3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0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