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墨家教育哲学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8-01-17 16:04

  本文关键词:论墨家教育哲学的现代性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墨家教育哲学 现代性 现代教育


【摘要】: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Mo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ity. The core of Mohism'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teaching the world with righteousness" and "righteousness" is the general rule of managing the affairs of the state and the world. The objective of "righteous man" is to obtain visible material benefits and external social rewards. Mohist education teaches people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ecular world in which people live together. Divorced from classical education, it leads the human mind to the category of beautiful and noble things. The practical rational orientation in Mohism'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promises to realize the utilitarian value and rationality of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uitable talents in the same country, they all agree with the value demand of educational modernity and reflect on the unfinished educational modernity with the comple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Mohism. Should be able to inspi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B224;G40-02
【正文快照】: 墨家学派是根据其哲学思想来论述教育的基本问题的,这便形成了墨家的教育哲学。墨家教育哲学与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息息相关。关于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墨学研究史上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功’‘利’乃墨家哲学之根本意思”[1]77;二是“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登国;杜甫诗歌中的对话及对话性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冲锋,李富菊;魏书生人学思想的教育学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秦明利;;对此在的把握——论T.S.艾略特的传统观[J];国外文学;2011年04期

4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探析[J];唯实;2001年07期

5 秦龙;“形而上学”在当代中国文化重建中的意义[J];唯实;2004年04期

6 王德军;;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我实现[J];唯实;2008年06期

7 薛艳丽;;灾后重建精神家园的哲思[J];唯实;2008年Z1期

8 王虎学;;回归和彰显“实践”的原初理论语境——读《尼各马可伦理学》[J];唯实;2008年Z1期

9 万资姿;;自由创造人性下人类符号能力之不确定性分析[J];唯实;2009年02期

10 盖立涛;;从“认识你自己”到“成为你自己”——论人的生成维度、自由维度的开启[J];唯实;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锦梅;墨家文献典籍概论[J];档案;2002年06期

2 杨永林;墨家的人权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评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姜腾兵,潘昱州;论墨家思想的进步价值[J];求实;2004年S1期

4 姚晓燕;墨家与科技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7期

5 康学伟;论“孝”与墨家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6 薛柏成;论《礼记》有关篇章与墨家思想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7 谢清果;科学文化语境中的墨家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圆圆;通往自由的历史暗河——墨家侠义精神的遐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张金桃;墨家科技思想的特征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2005年09期

10 丁为祥;文光;;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荀晓鲲;;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江波;;小析墨家的技术思想[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刘邦凡;;论墨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邦凡;朱广荣;;论墨家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参考价值[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阮堂明;;墨家文化与慈善思想[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6 马腾;;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7 陈超群;;从义利观剖析墨家的教育哲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任其昆;;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9 由新华;;毛泽东遗物蕴含的墨家文化精神[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10 刘邦凡;张翠;;论墨家的类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泽华 吴文台 武警北京总队;墨家思想与我国内政外交中的“兼爱非攻”[N];世界报;2009年

2 张晓芒 南开大学哲学院;墨家治世的方法和手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张涅;墨家思想的当代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郑林华;墨家“尚贤”思想的可贵复苏[N];北京日报;2013年

5 刘嘉;抢滩贺岁 《黑攻》力克秋季档[N];中国电影报;2006年

6 李良明 刘中兴;做人老实 治学踏实[N];光明日报;2003年

7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 任水霞;简论墨子的实践教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清俐;在现代视域中重新发现墨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任水霞;墨子的素质教育思想考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10 阚世钧;闯关东文化 东北民间文学 拓荒精神[N];长白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3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昌远;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传[D];山东大学;2009年

2 贺大文;墨家的会话含义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一涛;墨家的科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徐蒙格;墨家教育思想与实践[D];四川大学;2005年

5 吴琳;墨家科学思想及其兴衰命运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任春光;墨家与古希腊科学思想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月娥;墨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夏金华;墨家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林华昌;墨家平等法律观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姜文娟;墨家道德思想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现实意义[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36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36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