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成为真正的道德教育者
本文关键词: 可以 成为 真正 道德 教育者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良好的道德人格和积极的道德品质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影响力、能否成为道德教育者的关键因素。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者,不仅有培养受教育者美德的义务,而且首先有培养自己优秀道德品质与健全道德人格的职责与义务。真正的道德教育者,也最能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美德和潜质,最能利用教育资源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发展和美德培养。道德教育者的这种道德教育能力,不仅与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经验有关,同样也和教育者自身的品德与人格魅力有关。
[Abstract]:Good moral personality and positive moral quality are often the key factors to judge whether a person has moral influence or not. Therefore, a true moral educator not only has the duty to cultivate the educated virtue, And first of all, there is the duty and duty to cultivate one's own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sound moral personality. A true moral educator can also best discover the virtue and potential of the educatee. The best use can be mad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moral development and virtu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ed. The moral education capacity of the moral educator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ability and experience of the educator, It also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haracter and charisma of the educator himself.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EA100238)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明远;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J];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2 薛文平;;道德教育中教育道德的逆悖[J];教育与职业;2004年05期
3 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0期
4 余玉花;;解析道德教育的时代困境[J];伦理学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海均;文燕;田荣;;素质教育的概念厘清和内涵外延疏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于兴艳;;德育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朱平,闵永新;学分制:德育创新的契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晓文;;寓价值教育于学生主体成长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黄子响;;从个体利益到道德凝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科学化起点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解登峰;;道德情感:品德心理发展的融合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高冬梅;余以恒;;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志强;;论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洪明;;道德教育中的情感维度——以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健;;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东卷)[C];2013年
5 赵润彬;;道德感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浅析[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建春;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课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卫见;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晓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探[D];苏州大学;2010年
9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小红;初中数学实验教材(苏科版)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横地清,姜英敏;对日本中教审和课程审议会咨询报告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中英;给定身份还是培育尊严?[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2 陈尚钦;从认知到行动——读袁振国《当代教育学》道德之篇章有感[J];江西教育;2005年18期
3 徐孝先;;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白荣欣,,刘保宏;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关系探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5 仇龙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李太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杨玉宝;论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崔景贵;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1年23期
9 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10 罗箭华,黄孟珍;道德教育应以“中间层次”人群作为切入点[J];理论观察;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尚靖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5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欣
本文编号:1504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0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