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德育的政策依靠及其可能性——关于我国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领域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德育政策 公民德育 教育实践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公民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政策领域,教育理论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学校德育也迎来了新的世纪。然而,公民德育在我国尚缺少有力的政策依靠,我们不能过多期待公民德育的政策改进和支持。相反,公民教育理论的传播和影响则是推进公民德育实践更为重要的力量和元素。因而,努力寻找公民德育的理论支持和微观实践中的意识革命,才是我国公民德育建设的基本模式和思想路径。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civic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field of national policy. Since then, educational theory has opened a new research topic, and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as ushered in a new century. The citizen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till lacks the strong policy dependence, we cannot expect the citizen moral education policy improvement and the support too much. On the contrary,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civic education is the more important force and element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civic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trive to fin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civic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r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micro-practice. Only then is our country citizen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basic pattern and the thought path.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创新协同计划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第一期中小学德育和校外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学校德育政策的价值建构与政策实施研究”(项目编号:GEA090006)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晓阳;;公民德育的德性化诠释及危机与认识——公民教育在德育政策层面的价值设计和政策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晓东;;国家德育政策视域下的中小学公民教育[J];教育导刊;2008年10期
3 李春明;;“初始性”公民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公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4 沈瑞英;神话与宗教:希腊城邦公民文化的深层结构[J];学术界;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晓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黄庆强;;从歌舞伎《忠臣藏》解读日本人生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闫艳;;论日本人的“忠孝”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步朝霞;;从负罪感中解脱——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跨文化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关健,李庆霞;文化的构成与文化冲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6 牛翠萍;;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7 王学松;竞争意识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严婧琨;;日本国民性格矛盾性及成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郭力;;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文兵;李金齐;;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雯霞;;再读《菊与刀》——看其现实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少东;;破解中日互信中的制约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项炎;;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梁若冰;毒品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闻笛;从日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形成透视日本法律移植[D];吉林大学;2011年
4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鲁林;“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晨;虚幻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覃家张;论冯契的“一致而百虑”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从满;;主动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罗书平;从被逼当律师看普法的缺陷[J];法律与生活;2003年24期
3 孙凤华;;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晓东;;国家德育政策视域下的中小学公民教育[J];教育导刊;2008年10期
5 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范国睿;;欧美主要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基于教育政策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7 丛立新;;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9期
8 唐土红;林楠;;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薛晓阳;;德育研究:学科的独立和开放[J];教育学报;2009年01期
10 赵汀阳;我们和你们[J];哲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新教师[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1年01期
2 李兵;教育的符号之境[J];教书育人;2003年12期
3 王柔刚;校本课题研究及案例设计[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5期
4 蒋纯焦;曾令奇;;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赵玉慧;;关于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及其教育实践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7 沈卫华;;教师职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的反思[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詹向红;;从《办学公文稿》看吴汝纶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鲁娅妮;;再论卢梭:教育领域的批判与影响[J];前沿;2007年03期
10 张荣伟;邱永渠;;关于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海兵;;匡互生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畅红琴;;李道纯的教育哲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曹青阳;;毛泽东同志教育实践的若干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安永新;梁茂林;;黄质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郭文峰;;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刘在琳;;序[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周小李;;新中国教育方针之“血脉”与“灵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庄明水;;陈宝琛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茗;;试论张腾霄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胡正强;;郁达夫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宇;做好“结合”文章 推动活动深化[N];秦皇岛日报;2007年
2 高峰;幸福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伟;把脉“教师抄袭”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纳溪区护国镇高桥小学 王德云;加强感悟教育的理论性探究[N];泸州日报;2008年
5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刘旭东;教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乔欣;“电子书包”进入教育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通讯员 龙钢 周金瑞 记者 朱珉迕;首批“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挂牌[N];解放日报;2011年
9 李学农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把握住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蒲宣 洪继东;“四位一体”茶乡教育模式折射蒲江大教育实践[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2 徐丽苹;王先谦的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静;布迪厄实践逻辑视阈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6 叶海燕;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7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季仲平;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秦莉冰;欧文的教育实践与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美霞;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7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0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