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
本文关键词: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你的位置: 欣月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教育理论
有关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5-11-21 03:08
”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任何寻求都有从它所寻求的东西方面而来的事先引导”,科学被看做一种解决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的解题活动,因此科学史就是问题史。在教育学研究中,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一种对旧问题进行答案寻求从而形成新问题的逻辑过程。这种围绕着问题所进行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就是教育学不断发展的历程。而对问题自身而言,任何问题的前提性预设都是对其进行研究、求解”千里之行”的开端。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直指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其前提性问题的研究即教育理论本土化内涵、特征与目的的探询成为问题求解的第一步。
一、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内涵
把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涵的探询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内涵的厘清有助于更好地界定研究对象,对其产生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在此,由于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因此,对其相关概念的解读十分必要。
(一)概念的解读
修饰语”他者”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进入教育研究视域内的。在英文中,”他人”与”他者”都是”other”,但是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前者是一个有具体所指的概念,意指另外一个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别人”;而后者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一般概念,它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代称,或者说是一种符号。由于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发展、演变的脉络非本文所关注的。在此,”他者教育理论”中”他者”的运用有两个初衷,一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他”,用来指那些非本土生成的教育理论;二是在目前的教育研究中,出现了”异质”、”异域”、”外国”、”西方”等修饰语来限定非本土的教育理论,在对这些定语进行考察时,发现其中任何一个定语都不足以来概括这种非本土产生、发展的教育理论,因此,在这里,笔者选取”他者”有对上述修饰语进行概括、综合之意。此外,”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明确指出了本土化的研究对象为”非本土”的教育理论,目的是把”他者”的教育理论”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适合本土实践与生长的教育理论。
”本土化”一词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ndigenization”,由动词”indigenize”变化而成,又可译为”本国化”、”本地化”或”民族化”。”本土化”一词是由”本土”一词加后缀”化”而构成,在此,”化”后缀于名词或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发生改变,自身本来所具有的属性产生变化。从语义上说,本土化就是使某事物发生转变,使其适应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实际情况并具有本土特色。
(二)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内涵
从学科立场上分析,以往学者们对教育学本土化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都是从”本土化”这个概念出发的。一方面,大多数学者从”化”字来进行理解,认为教育学的本土化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方式,即努力使他者的理论”化”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无论这种过程是自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的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对本土化概念的不断探索,有的学者指出以往”本土”的概念外延过于宽泛,它不应该仅仅定向为”国”的范围内,而应该使其具体细化为”域”的概念,让其兼有国家之疆域与国内之区域的含义。学者们对教育学中本土化概念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理解与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但若仔细斟酌,就不免会发现这些定义线条过于粗大,有着很强的通约性。这些概念内涵的定义不仅适用于教育学领域,对其他领域也同样赋予解释性。虽然这种概念内涵的普适性可以得到确认,但在教育学领域中,本土化概念的内涵如何能够彰显其教育领域的特质呢?在此,笔者以为,过去学者对教育学领域中本土化内涵的定义丢失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也就是遮蔽了教育研究的主体。教育学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由教育研究者自身进行的,每个教育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中对他者教育理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会因人而异。这就是本土化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所在。
因此,在教育学学科中,本土化的含义是使从本国、本民族以及本地区以外传入的教育学发生转变,使其能够解释、说明并被应用在本土的教育实践中,进而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学。也就是能够使教育学真正具有本土风格、本土特色以及本土气派。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是一种使他者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与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增进对他者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教育理论的一种研究活动与研究取向。
(三)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内涵的意义
在概念的定义中,没有把重心放在”本土化”,而是突出强调了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活动与内显的研究取向。这种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理性的彰显。他者教育理论合理成分的生成是基于对他者教育理论进行翻译和移植中,立足于本土教育实践进行理性选择并受其检验的过程。对他者教育理论的引进与研究,在其进入研究视域的伊始就有着目的指向性,遵循着基于本土实践选择他者教育理论到他者教育理论重新接受本土教育实践检验的过程。对他者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进行筛选的过程是对他者教育理论进行创新、生成本土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二是凸显了教育研究主体。把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定义为一种研究活动与研究取向凸显了教育研究者的主体,强调了研究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承载者,教育研究者的价值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研究者作为他者教育理论的引入者,也就是学科的守门人,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科立场、生活场域都会对他者教育理论的本土化产生影响。这种定义把从单纯地对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客观研究转变到研究者身上,研究视域的转变强调了教育研究主体的重要性,能够真正促使教育理论本土化深植于教育研究者的思想中,更显示了研究者的主体自我意识。
二、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特征
纵观教育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在教育学不断引进他者的相关理论与思潮中,显露出了一些研究特征,尤其是在研究方式与研究类型上,透过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总会探询出些许端倪,在此,对其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归纳,以史为鉴,促进教育学的长足发展。
(一)研究方式:内隐式的研究
在史学关照下,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这种消极的本土化方式是在其本土发展过程中受到其自身发展以外的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异化的发展结果。他者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客观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其客观因素包括了经济、文化、教育传统等方面。但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这种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主要取决于其结果产生的过程。尽管对一种结果的评判需要历史的检验,但对结果形成过程的反思是教育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很多西方外来的教育理论持着”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立场对其进行批判,尽管这种批判是对其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下的否定,但也不可否认,正因为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批判才使其得到了一种消极性的传播,这种传播产生的结果是使人们认识或稍许了解到了一些”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进行了本土化,只不过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消极本土化方式。
他者教育理论消极的本土化方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构成研究方式。学术研究首先所要保证的就是价值介入的限度,特别是努力克服意识形态下的教条主义研究范式。因此,在这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方式是指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提出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学科自身发展的一种自觉要求,它排除了那种显而易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内隐式的研究是指某种研究还内在隐藏在其他研究的内容或方式下,尚未形成较大的群体研究与广泛的研究现象。相对于外显式的研究而言,内隐式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与方向,不能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因此也无法得到响应。把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式定义为内隐式的研究,首先是因为在研究内容上,对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内含在教育学与教育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中,教育学本土化也已发展成为一种外显性的学术运动,教育学本土化的研究一经学者提出就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赞同,而在对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中,至今置于教育学本土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的理论与方式过于粗大,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甚少。而这些现象的暴露也同时显示出了教育学本土化研究的表面化,不成熟的研究方式与研究方法使教育学本土化尽管成为了一种外显的研究活动,但内在的研究仍然没有深入细化到某一具体的研究领域,在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中尚未形成一种相对有效的能够上升到方法论意识层面的研究范式,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学本土化发展中的一个缺憾。
(二)研究类型:问题导向型
基于问题意识所形成的问题导向型的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一直贯穿在其发展的始终。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是教育理论本土化发展的必然内在要求,是其理论品质的一种体现。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就是要通过对他者教育理论的”化”,使其驱除理论原生态的性质,从而生长出本土的特质。问题意识则是其本土化的原动力,其发展研究的脉络遵循从问题原点出发、向问题解决的结果散发、再由问题的结果回到问题原点的内在机理,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路径,最终寻求到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理性状态。
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是基于问题导向而进行的,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理论问题研究型、实践问题认识型与实践问题解决型。而目前的研究偏重于理论问题研究型,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前研究的层面。这种研究层面大多偏重于翻译、介绍他者的教育理论,通过理论的介绍,发现其理论对本土教育的理论或实践研究的启示与价值,从而对其进行判断。把它们定义为前研究,是因为这种研究只是一种粗浅的研究,遵循翻译—介绍—启示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淡薄,对问题的解释力有限,没有深入到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质中去,充其量是为其深层次的探讨进行前期的预设准备工作。而真正的理论问题研究型,则是对于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在其研究中发现了与其同类问题相似的一些他者的研究,通过对其的翻译、介绍,为解释乃至解决重大教育理论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如杜威的教育理论表现为透彻的理论研究、强大的问题解释力、深远的影响力。实践问题认识型也是常见的一种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类型。这种类型的本土化研究主要是研究者通过对本土教育实践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分析与调查等活动后,通过对他者教育理论的解读,能够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在实践问题认识型中,教育研究常常是借鉴和运用外来的西方尤其是欧美教育学的某一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中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问题的不同侧面或立场出发,得出新的启示。如批判教育学的学校再生产理论、意识形态等理论的批判对教育实践所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进行了重新解读。教育实践问题解决型主要指的是以解决本土教育实践的问题为目的所进行的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活动。这种类型的研究并不是发生在每个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中,因为教育理论的实践是需要在一系列条件相对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他者教育理论进行正确的判断,不盲目排斥但同时也不夜郎自大,而当把其运用到本土实践中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与实际情况又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践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注定了其实践不会在一朝一夕的简单操作中完成。问题解决型的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多见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内化并参照的相关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学习理论等。
三、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目的
(一)对过去他者教育理论的反思
教育学在其诞生之日,就有着浓厚的移植与引进情节。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尽管学者们不断地对这种情节进行着反思,努力克服并积极建立本土的教育学,但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对他者教育理论的极端研究取向,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固步自封。事实上,在本土教育学建立与他者教育理论引进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积极引进并吸收外域的教育思潮与理论,对其进行借鉴与吸收。但是,在对他者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借鉴的同时,也要对其不断地反思与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纵观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他者教育理论或思潮的影响,单纯地引进与移植,只会混淆视听、哗众取宠,无法真正了解其理论实质,这种简单的理论叠加,只是教育理论繁荣背后的一种假象,不会对教育学发展有任何裨益,只会使我们在国际教育研究中失去与他者进行对话的平台,丧失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他者教育理论进行重新反思,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从原点出发研究问题,再重新回到原点进行探询,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思想、有意义、有立场地重新反思与回顾。在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辈所做出的成绩会被后代所遗忘,并会因此付出努力浪费资源进行一种”无知”的创新。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重新进行反思,会得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启示。
(二)教育学本土化研究的深化
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首先,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研究者对外域大量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引进来,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正是教育学本土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会深化教育学本土化的研究;其次,从研究方式来看,理论是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理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必须有一套经过严格界定的概念与范畴,这些概念、范畴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以严密的逻辑方式形成结构,同时对现实的某一问题具有解释力。研究者透过成熟的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对其哲学基础、内在教育价值、研究立场进行判断,这种研究路径符合本土研究的思维模式。因此,教育学本土化研究需要依托对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进行研究,深入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内部准确地对他人理论做出判断,而与此同时,这种对他人理论的深入研究更会提高我们研究的平台与视域,从更高的层次对其做出批判,增加本土研究的深度,催生本土教育理论。
(三)促进他者教育理论外显式的研究
他者教育理论内隐式的研究是内含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学本土化研究之中的。这种内隐式的研究,一方面没有使其产生适合的研究理论范式,由于研究方式的内隐,局限了对他者教育理论研究与本土化的深度。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化”的方式的采用,运用何种方法论来指导,细化到何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都不是这种内隐的研究方式所能达到的研究深度;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除了方法论意义外,还会涉及到他者教育理论生成的母体文化层面、传播的文化基因以及对他者教育理论内化的本土文化特性,其中还包括了对他者教育自身概念、语义、话语的重新诠释,而在本国实践方面更是涉及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他者理论与本土实践的重要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内化到教育理论或教育学本土化之中,更需要有代表性的学术群体对其进行专门具体的研究。
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前提性问题的探询,是教育学本土化漫长征途上的一个起点,只望能够以此为将来的研究重新打开一扇窗,,细化对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研究,使无论他者还是本土的教育学理论的研究都能够真正地繁荣!
上一篇:谁的理论? 谁的实践?——浅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下一篇:有关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
本文关键词: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