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18-02-24 23:06

  本文关键词: 教育惩罚 体罚 变相体罚 不当惩罚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the debate about educational punishment has continued. At present, some teachers do not dare to use educational punishment, while others misuse punishment from time to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sychology and human nature,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the misuse of teachers' dignity, the acquiescence and connivance of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the improper punishment of teachers; Due to the lack of clear provisions on punishment, teachers dare not punis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education punishment: to issu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education punish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including to make it clear that teachers have the right to punish education, and clearly define reasonable punishment. The standard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overt corporal punishment increases the rules of punishment for teachers' unprovoked neglect or indulgence of students' bad behavior; strengthens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nd sets class norms and punishment system by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新良;李玉华;;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5期

2 宓林;张晋芳;;小学教育中惩罚有效性的分析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丁浙英;;对“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吴庆兴;;试论当代父亲角色的定位与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5 陈倩;;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中惩罚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6 杨靖;黄京华;;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四级阶梯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惠馨;;运用认知行为法配合中医针灸治疗考前综合征36例[J];临床医学;2009年09期

8 黄静;阎媛;;单亲家庭及子女教育问题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9 吴美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与干预浅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10 龙红芝;;国产动画片:儿童观的分析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3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迎春;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潜能结构特征与显化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张晓燕;基于“双能”提升的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3 于跃;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激发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基;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翠凤;当前中小学惩戒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民;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敖丽娜;思想品德课游戏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云云;影响小学生语文学科积极情感因素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鸿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翠萍;;和变相体罚说不[J];好家长;2011年20期

2 贾晓红,张铁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评析[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但汉礼;中小学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特点与成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4 陈力;向敏;;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J];基础教育;2005年12期

5 李壮成;体罚现象及原因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方益权;杨建;;变相体罚及其法律责任[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7 姚翠玲;;略说体罚与变相体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09期

8 王永林;;惩罚,让教育变得更完整——从一则案例谈积极教育惩罚策略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3年32期

9 王振华;;也说教师的“不敢”[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年12期

10 杨江林;;远离“软暴力”[J];江西教育;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子平;;教育是爱的事业[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进;“心罚”比“体罚”更要不得[N];贵阳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徐莹波 实习生 熊华;小学生被罚跑千米,算不算变相体罚?[N];桂林日报;2005年

3 代国川;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N];菏泽日报;2005年

4 记者 张,

本文编号:1532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32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