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社会正义理想与教育价值建构
本文选题:社会正义 切入点:义立而王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儒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其崇高的社会正义理想——德治、仁政与"义立而王",与之相应,儒家热衷于探索教育建构的正义原则和价值重心。主张"有教无类",构建了多维、动态的社会教化网络,尊重国人的天然受教育权;追求"贤人"政治,并落实于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彰显每位个体所拥有的基本平等的参政权;注重"义利之辨",凸显"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核心价值原则及其导向,不断传承彰显其悠远的道统文脉精神、深厚的个人品性素养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2000多年的儒家教育变革潜藏着许多深刻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站在全球化的时代高度进行科学的理性审视和细致的意义挖掘。
[Abstract]: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Confucian educ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its lofty ideal of social justice-rule by virtue, benevolence and "justice and justice", corresponding to it. Confucianism is keen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the center of value of educational construction. It advocates "there is no kind of education", construct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dynamic network of social education, respects the people's natural right to receive education, and pursues "virtuous people" politics.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the relatively fair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howing that each individual has the basic equal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power, emphasizing the "debate of justice and benefit", highlighting the core value principle and its guidance of "emphasizing justice and neglecting profit" and "thinking of righteousness as superior". The Confucian education reform of 2000 years has hidden a lot of profound educational wisdom, with its long tradition spirit, deep personal character accomplishment and lofty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ed us to stand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for scientific rational examination and careful significance min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中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反思”(11JJD88001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翠琴;赵乃诗;;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世栋;高峻;;滨海旅游区典型外来物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北岸加拿利海枣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廷潮;;论正义原则[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4期
2 杨国荣;;“公”与“正”及公正观念——兼辨“公正”与“正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路振召;;正义与社会正义辨正[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郑吉峰;;以善为限:民主的正义之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张云秀;;论法律与和谐的共同价值追求——秩序与正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范明英;郭根;;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要义及其建设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舒林;;可实现的正义——实践的正义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周少来;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原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陈玺名;肖凤翔;;协调校企合作立法的公益性与公平正义性[J];职教论坛;2014年19期
10 张庆旭;;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及其实现——以平等为例——法哲学视野中的不平等手段的合理性及其限度[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明伟;;正义:政治与法的核心价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三元;;正义感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蒲国良;;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超;;市场经济的非道德性与公正要求[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殷冬水;周光辉;;利益表达平衡: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不公的发生逻辑与社会正义实现方式的政治学分析[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6 刘星;;安全生产理论的道德基础探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玉成;确立辩证的公平正义观[N];文汇报;2007年
2 王新生;平等主张与主张不平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系 马俊峰;思想史视域中的共同体与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刘和平;反恐须遵循程序正义原则[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赵晓强;浅论程序正义与公正执法[N];吉林日报;2013年
6 东莞法律学者 雪笠;公民不服从:追求正义不可缺的武器[N];东莞日报;2010年
7 徐幻;正义原则的边界意识[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林来梵;宪法与互惠正义[N];检察日报;2004年
9 孙凤鸣(作者单位:自治区公安厅);努力维护和实践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西藏日报;2006年
10 诗人、专栏作家 梦亦非;商议的起始之处[N];华夏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仁伟;发展伦理视阀中的正义原则[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子旭;罗尔斯正义原则及对我国社会公正建设的启示[D];河北大学;2012年
3 张晓恒;罗尔斯正义原则视阈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谭建明;英美新左派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理论批判[D];山西大学;2008年
5 王嘉;对自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晓宏;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双剑;论罗尔斯的正义原则[D];吉林师范大学;2012年
8 崔新旺;罗尔斯正义原则及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雅林;论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瑶;面对残忍与恐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9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5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