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审美教育思想
本文选题:陶行知 切入点:审美教育 出处:《兰台世界》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陶行知是切实地把审美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的教育家。其审美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是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这一目标是有其心理基础的。以"求真之情"和"践真之意"为基本内涵的、知情意结合的审美教育心理基础,决定了必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审美教育原则,来实现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做合一原则,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陶行知最终实现了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
[Abstract]:Tao Xingzhi is an educator who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supreme goal of his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is to create a living person with the unity of truth, goodness, beauty, and beauty. This goal has its psychological basis. With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eeking truth" and "practicing the meaning of truth" and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emotion and intenti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doing" is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teaching and doing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specific aesthetic activities Tao Xingzhi finally realize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goal of the living person who molded the unity of truth good beauty and beauty.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柏拉图审美教育思想研究(13GZYB12)
【分类号】:G40-01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河;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进;;陶行知“真人”思想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2 于梦源;;陶行知教育思想管窥——“教做人”之先生[J];生活教育;2015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曲超;陶行知批判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超云;论陶行知的教育信仰及其对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信仰确立的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颖;陶行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王彦心;当下社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志刚;;民主思想是陶行知“真人”教育理论的核心[J];生活教育;2009年03期
2 唐迅;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命题新探[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3 金林祥,李庚靖;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董宝良;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J];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5 洪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之比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6 王桃英;论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思想[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7 汪楚雄;;陶行知与中国新教育运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3期
8 胡晓风,韩邦彦;中国现代化呼唤现代陶行知[J];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祖文;转变教育思想要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1期
2 俞启义;影响当前我国教育思想的几个重要因素[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李本义;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6期
4 朱世英;瞿秋白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端正教育思想 推进素质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年01期
6 辛云国;超前教育思想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刘建中;全面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J];统计教育;2000年01期
8 宿茹萍;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哲学方法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蔡棋瑞;中国呼唤教育家——学习于北辰教育思想笔记之二[J];职大学报;2000年01期
10 吕戎;毛泽东建国前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民;;李大钊教育思想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兰馨;;孙中山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剑萍;;论唐文治的人才观及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定仁;;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郭法琦;;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理性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郑涵慧;;人才济济 而国以强——孙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再析[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7 黄家庆;;论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的辩证法与现实思考[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敢峰;;要实现教育思想的时代超越(提纲)——再谈“愿天下子女都成才”[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马元良;;时代的呼唤与历史的昭示——兼论孔、孟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上海市文史馆研究员 张人凤;教育思想有待深入研究[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陈木兰;西方教育思想:可以反复燃烧的能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 刘京海;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孙肇伦;王国维的人文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振有;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韩满玲 邓保中;双方教育思想的异同[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吴莹;挖掘教师潜能 让耀眼的教育思想落地开花[N];天津教育报;2013年
9 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王敏勤;发展中的蔡林森教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赵明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长教育思想的力与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2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顾玉军;明清时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莹;蝶样美业:一份关于名校长的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颢;试论老子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2 王国正;恽代英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玉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日本因素[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莹莹;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成因、表现及特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彭潮;李贽教育思想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丽蓉;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丽丽;元明清时期白族教育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胡红乔;杨东莼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瑶曦;孔荀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8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5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