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现状
本文选题:社会舆论 切入点:主流媒体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公民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持续增加,社会舆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媒体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因为传播特征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同媒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现状也有很大的差异。主流媒体坚持传统的宣传与鼓动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市媒体在市场和社会的压力下,寻找舆论宣传与新闻营销的平衡;社交媒体能够让公众直接监督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监督和规范改革的重要力量。社会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社会舆论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的特征,如果教育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也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单位应该在把握不同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引导社会舆论向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civil society, the enthusias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reform is increas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Social opinion is a compound concept. The media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public opin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ort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y different media also varies greatly. The mainstream media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paganda and agitation. Sparing no effort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urban media, under market and social pressure,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news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to enable the public to directly monito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normative reform. Public opinion can become a "positive energy"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ublic opinion also has emotional, ir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f the education sector can not effectively guide it, social public opinion will also have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grasping the law of different media communicatio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units should constantly guide the public opinion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suppor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4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B-a/2013/01/036)
【分类号】:G206;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林;;传统媒体该如何自我拯救[J];青年记者;2012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泾;;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中的谣言治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4年05期
2 高丽娜;王海龙;;从《雪崩》看时政新闻融媒体报道[J];中国报业;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靖;空间、权力与文化的嬗变上海人民广场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顾萱;微博中草根意见领袖的另类表达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曲畅竹;2000年以来我国报业生存的生态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韩佳宁;网络媒体中“城管”的媒介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北平;大数据时代《中国国家地理》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李婷;;锁[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02期
2 刘建鸿;;论构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教育机制[J];文教资料;2011年07期
3 高丽英;法眼看金钱[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05期
4 ;高调“月光”集体宣言——我月光,我快乐[J];北京纪事;2005年08期
5 刘刚;媒体如何以舆论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J];新东方;2005年09期
6 程立涛;;试析舆论监督对公共道德行为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6年04期
7 莫诗浦;;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勇军;;试论晚清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作用——以《申报》关于“杨乃武案”的报道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积敏;;中国社会舆论关于国联改组建议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冬梅;;变化与秩序:基于河北H村社会舆论中性别关系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和隽;张文胜;;社会舆论对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对日本的个案分析[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董天策;陈映;;试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怡君;;从社会物理学认识社会计算[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0:社会能计算吗[C];2008年
4 邵建华;;浅谈筵席改革[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5 祝兴平;柯进;;网络传播与公共舆论空间的构建与拓展[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6 陈康;;论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的误区[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封进启;郭巧红;樊春梅;封行谦;;浅谈按摩师的伦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8 彭颜红;;论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贾菊生;;试论批评性摄影报道的作用[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10 何彪;;关于“强权行政”“暴力行政”的几点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小敏 孙立极;岛内社会舆论强烈谴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同煤日报社 张玉柱;增强报纸引导社会舆论的本领[N];大同日报;2009年
3 屈艳枝;以科学发展观有效引导社会舆论[N];开封日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杨俊利;创新舆情预警机制[N];吉林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树德;“无车日”应由强制变自愿[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颖;用新闻说话 成都一年举行上百场发布会[N];成都日报;2009年
8 记者 胥爱珍;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氛围[N];德州日报;2009年
9 张驰;我们为何更容易相信阴暗?[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山东记协 张强 陈建志 解廷民;高扬党报旗帜 引导社会舆论[N];中华新闻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李明;社会舆论的司法意蕴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凯;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林;民主和大众媒体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俊豪;论社会舆论对量刑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2 胡义鸣;社会舆论对法院审判影响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3 王宗敏;“大跃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赫丽萍;博客意见的传播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黄婷;突发事件社会舆论调控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史善庆;社会舆论与科举革废[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卓然;晚清政治改革潮流中的社会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8 薛晓静;论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义;社会舆论的哲学阐释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08年
10 谢良梅;汉代贫富不均与调均贫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1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