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是经验的传递——杜威教育哲学理论探要

发布时间:2018-04-02 06:11

  本文选题:经验 切入点:自然主义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作为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深刻地反思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的教育哲学家提出的诸多问题,并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教育定义为经验的传递。杜威确信,当代教育应该自觉地弥合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裂痕,并把民主理解为自己发展的真正的动力。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不仅体现为教育领域的革命,同时也体现为哲学领域的革命。他从其独特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引入了教育哲学领域,从而为当代教育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
[Abstract]:As a famous educational philosopher , Dewey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philosophers since Plato , an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ragmatism . Dewey is convinced that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hould consciously bridge the rift between humanism and naturalism . Dewey ' 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践唯物主义:重构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尝试”(项目号:13JJD720004) “985工程”第三期项目“后现代视域中的马克思理论”(项目号:2011RWXKZD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2;B71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胡晓风;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绍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1期

6 田心铭;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赵士兵;刘爱军;;实用主义真理观之管窥[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8 董山民;;启蒙话语探析:普特南和罗蒂的实用主义视角[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9 魏建华;;偶然性与哲学问题的现代转向——以杜威偶然性思想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10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巧贞;;以经验概念为基础的杜威艺术哲学[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陈丽杰;;古希腊本体论“世界观哲学”特性探析[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海默;;自由主义框架下的道德观[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持续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顾剑峰;高中数学“导研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成保;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敏;论约翰·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超;陶行知批判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令辉;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胡适文学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初;;论杜威的自然与自然主义[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军伟;;霍布斯政治思想从自然到人为的形成过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刘华初;;论杜威的形而上学观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杜杰;生态伦理的哲学之维: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以儒道思想申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5 孔祥田;江雯斐;;从“经验”到“民主”——论杜威政治哲学理论建构的内在逻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孔祥田;;从“哲学家问题”到“人的问题”——论杜威政治哲学建构的“前问题”[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7 许红霞;;抖落历史的尘埃——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再认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牟宗艳;老子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治国理念[J];文史哲;2003年06期

9 B.H.齐德勒;初晓;;J.杜威晚期著作介绍[J];世界哲学;1989年03期

10 杨浩勇,杨保利;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笑岳;苏静;;智力心理学研究的人性审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涂可国;;先秦儒道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涂可国;;先秦儒道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天新;;人文主义与西方现代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孟广林;“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林紫玉;人文主义的创新之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8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9 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3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7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周丽明;论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间性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斯蒂芬·克莱恩对于人的思想转变[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周薇;茅盾与自然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璇;吴宓的《文学与人生》课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志成;自然主义语文教育观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申利锋;论毛姆小说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袁继红;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以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争论为线索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延苗;玄学社会历史观初探[D];西北大学;2005年

8 李紫燕;加缪的人文主义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高稳;《红色英雄勋章》: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抑或是现实主义?[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董华;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立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9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99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