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论的教育价值探析
本文选题:社会建构论 + 教育价值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4年03期
【摘要】:社会建构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认为个体某些领域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或者说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建构论促成了知识从外部灌输到内部建构的观念转变,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和情境学习等观点,并且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社会建构论对当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社会建构论过于强调主体的建构性也使其存在定的缺陷。
[Abstract]:The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originated in the 1970s. Its basic view is that the knowledge in certain fields of the individual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social practice and social system, or it is construct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in the social context.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from external instillation to internal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ituational learning, and reinterpret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cial constructiv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social constructivism emphasizes too much on the constructiveness of subject, which also makes it have certain defects.
【作者单位】: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浩生;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10期
3 原晓春,陈俊;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8期
4 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张振华;;论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改的超越与缺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查有梁;;三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姚进忠;;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转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认知模型构建——基于复合研究范式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王妍玲;闫洪亮;;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电脑;2006年03期
6 邓兆红;何世潮;;档案袋评价与大学英语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何世潮;刘玲;李晓亮;;实施学习档案袋的学业发展性评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孙旭春;;大学英语网络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原则[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2期
9 李淼;;对教师职业角色转换的思考——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北方经贸;2011年12期
10 朱捫雄;王向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对《非物理专业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解读之三[J];物理与工程;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艳;;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文献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6 于海琴;社会文化心理视野下的学术依附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沈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自传体记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颖芳;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对比[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建云;当代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寒冰;数理—逻辑概念发生过程中训练的有效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娟;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冬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性知识创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晓君;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凯东;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共同体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天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增奎;;社会建构与道德自我[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2 寇军;;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3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的影响评述[J];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4 张晓娟;张龙革;;从技术教育价值视角论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0期
5 郝文武;;复杂关系中合理性教育需要的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扈中平;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1996年02期
7 谢春昌;论理性把握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1999年06期
8 蔡中宏;新中国教育方针嬗变的考察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晶晶;;教育的品质略论[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10 陈飞霞;;19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季苹;;杜威教育价值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方;任筱全;张振琳;杨晓红;米莹;宋保忠;;幼儿家长期望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课题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刘宇清;;德育低效的成因与改善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孙河川;;世界顶尖级学校——学校效能国际风景线[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陈大垣;余金龙;;试论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潘云泽;方e,
本文编号:1905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0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