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自主性的塑造——涂尔干论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8-09-11 11:04
【摘要】: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Abstract]:For Durkheim, education is not neutral, it is essentially a moral education. Denying this is tantamount to deceiving ourselves, and acknowledging it requires us to define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independent social person to be cultivated by moral education is not a mediocre person who only knows the skills of survival, who is older than the social sophistication, nor is it a pure rational existence which empties out all emotion and desire. It is a person who respects and loves the social life and can establish a balance between the objective reason given by the social reality and his own desire and engage in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ationality. To achieve this requires us not onl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but also to use social science to pre-establish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04)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平;;涂尔干实证思想的内涵[J];学术交流;2009年07期

2 刘德林;;涂尔干的发展性纪律观及其现实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陈颀;;走向“集体欢腾”: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危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于晓明;;论涂尔干《道德教育》之纪律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吕付华;;失范与秩序:重思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邓才彪;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2期

7 渠敬东;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1999年01期

8 王晋;昌艳飞;;寻觅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碎片——《道德教育》相关观点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新教育;2011年10期

9 张海洋;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J];社会学研究;2000年05期

10 王宗昱;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J];求是学刊;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自强 渠敬东 姚福燕;涂尔干的现代性主题:道德个人主义与法团公共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李英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把科学理性主义拓展到人们的行为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胡炼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重访涂尔干的社会学认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友善互动的环境,是良药[N];解放日报;2014年

5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董凯;《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方旭东;双重荒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田建明;涂尔干及其对社会学人类学的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渠敬东;如何阅读杜尔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邓晓芒;涂尔干宗教学方法论的误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秦晖;价值关怀与实证研究[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迅;涂尔干社会理论的文化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于鹏;涂尔干的社会观与现代个体的林中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4 田峗;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的核心特质与借鉴价值[D];复旦大学;2014年

5 贺淑娜;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中的法律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王涣婷;社会转型视域下现代性道德的重构[D];复旦大学;2014年

7 蔡振东;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贯磊;作为道德共同体的理想社会[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松凤;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志通;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6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236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