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先验的社会性与家国认同——初级社会化的现象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9-03-14 12:58
【摘要】:先验的善意帮助个人在这个世界立足,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体味人世中平凡事件的意义。正是这种先验善意帮助我们在自我和不断后退的物自体之间建构了家、家乡和祖国。这种原初的家国认同本身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产物,而是对意义的直观。初级社会化过程就在有着这样一种精神氛围的初级群体中展开,其核心并不是让儿童接受世俗的知识观念与社会规范,而是建构人们的自我观念、家国观念乃至其他基础性的道德观念,并引导儿童借助先验的善意参与亲密关系共同体的再造。随着原初的主体间际的世界不断分化为一种差序结构乃至等级制的社会,或者不断分化为一种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多元化的松散体系,现实的家国认同问题日益突出。但王朝社会的家国认同经常只能在一个存在实质性善意的非常有限的圈子内进行,真正的国民只限于统治者自身及其家臣。现代教育有能力在国民之间建构某种公共的国家想象,人们凭此可以相互慰藉和取暖。但只有凭借形式理性或宪政秩序,人们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民族国家的真正国民。涂尔干理论的不足,就在它不相信个人借助先验的社会性与世俗经验觉知世界的能力和社会本身的符号性质,总是片面强调道德实在、道德科学和道德教育。
[Abstract]:Transcendental goodwill helps individuals gain a foothold in the world, and helps them re-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appreciate the significance of ordinary events in the world. It is this priori goodwill that helps us build homes, homelands, and homeland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retreating self. This original family-country identity is not a deliberate product in itself, but an intuitive view of meaning.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ocializ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primary group with such a spiritual atmosphere. The core of the process is not to let children accept secular knowledge and social norms, but to construct people's self-concept. Family concept and other basic moral concepts, and lead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imate community with prior goodwill. As the world between the original subjects has been divided into a kind of differential order structure and even a hierarchical society, or into a diversified loose system based on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real problem of family-country identif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owever, the family-state identity of dynastic society can often be carried out only in a very limited circle with substantial goodwill, and the true citizens are limited to the rulers themselves and their courtiers. Modern education has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some kind of public national imagination among the people so that people can comfort and warm each other. But only by virtue of formal rationality or constitutional order can people become real nationals of a realistic nation-state. The deficiency of Durkheim's theory is that it does not believe in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perceive the world by means of prior social and secular experience and the symbolic nature of society itself. It always emphasizes one-sided moral reality, moral science and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08年度重点项目“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的中国道路”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年度重点资助项目“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教师与学生:教育中的再生产机制再审视” 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三种教育学的定位、意义与相互关系研究”共同资助
【分类号】:G40-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10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一博;世界足球区域格局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荣倜;;文言文阅读[J];语文知识;1996年02期

2 ;历史之谜一个层面的破解——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评注补记本《家国十年1966~1976》[J];北京纪事;2011年01期

3 王彦增;;咏师五题[J];青年教师;2006年08期

4 俞声;;文章、政客与家国天下[J];语文新圃;2006年03期

5 尤宇文;一家国营钢厂的新出路[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4年05期

6 郑琪;;城邦文化与家国文化小议[J];语文学刊;2011年06期

7 谢辉根;;习惯说[J];语文月刊;1998年04期

8 周建梅;;世间缠绵——论杜甫和辛弃疾的家国情炽和泛爱天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10期

9 本刊编辑部;;家国天下情 记录教育人的爱国情怀[J];今日教育;2009年10期

10 ;百年光祖 家国之光——深圳光祖中学喜迎百年华诞[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马金;林文清;;从严婆崇拜看汀州客家女性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陈瑛;;家国之思:中华伦理的本根[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曾进兴;;丹诏爱国侨儒韩君玉及其诗作[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4 王洪琛;;《七子之歌》的地理想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雁秋挽[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6 刘培育;;大会闭幕词[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周术槐;;辛亥时期孙中山的家国观及其社会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8 陈水金;;试述会计信用的误区与对策[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9 沈云标;;壮年佳构优质生育与家国人口小康生态[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刘杉;;面向经济全球化 发展陕西会计市场[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家国 高屋建瓴绘宏图[N];扬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王悦;首批260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获得“身份”认证[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莉;师昌绪:高温合金之父 熔古铸今济家国[N];科技日报;2011年

4 ;城乡年味酽如茶 家国喜气浓似酒[N];新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沈宫石;无悔的选择[N];安徽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曹朝霞;力诺“民”字大旗统领140家国有药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刘杉;胆大还要心细[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沙会堂 许莉;江苏十家国企负责人签下责任书[N];中国企业报;2004年

9 李梅影;北京104家国企改革方案应尽快出台[N];国际金融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梁建刚;真正的革命者,心怀家国天下[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红太;中国刑律儒家化的标准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为什么房子是中国人家国梦的物质符号?[D];海南大学;2013年

2 路利娜;契约方法论及其中国意义[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健;“病”的叙事与“身体”的政治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居云飞;解读段正元政治大同说[D];兰州大学;2007年

5 郝玉莲;论交响诗《风雪 万里 家国》的音乐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晓;赵冬苓“家国主旋律”类型电视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蓝哲;晚清粤西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艳菁;徐灿及其《拙政园诗馀》[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明辉;国有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韦华);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形象[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9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439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