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日本与中国之行的思想动态研究——以《杜威家书》为中心
[Abstract]:Dewey, an American educator, visited Japan and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opened speeches, visited schools and exchanged views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ut Dewey has stayed in China for a longer time, has a deeper preference for China, and his influence in China has been much deeper. Dewey's family letter collection during this period showed that he had doubts about the centralization system under Japan's imperial system and had not been optimistic about his future. Instead,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China has made Dewey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awakening power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ordinary people, and of the great possibility that his democratic ideas c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This is the deep reason why he is willing to stay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Dewey's dynamic process of thought transformation is full of contingency, but it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nd has its inevitability.
【作者单位】: 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406040027)的资助
【分类号】:G40-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林;“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2 李开复;;致学生的父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J];职业技术;2007年23期
3 于若木;;让我国代代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在首届中国学生营养日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学校卫生;1990年04期
4 宇野敏夫;奋发中的中国学生[J];国际人才交流;1995年Z1期
5 ;Thales Academia项目持续四年资助优秀中国学生赴法深造[J];21世纪;2009年04期
6 豆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J];云南教育;2003年17期
7 豆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不同之处[J];学子;2003年03期
8 ;孩子们的创作[J];神州学人;2002年08期
9 ;日本人才调查显示中国学生优势明显[J];国际人才交流;2004年08期
10 裴杰;美国参赞澄清传言欢迎并鼓励中国学生赴美留学[J];出国与就业;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首届中国学生营养餐高层论坛宣言[A];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2 ;编委会[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3 ;开幕词[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4 史菊桂;;问题与出路—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四法”[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成立[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闻佳;美国公立高中“瞄上”中国学生[N];文汇报;2010年
3 陈末怡;展开双手 迎接中国学生的加入[N];国际商报;2011年
4 ;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逾万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李婧伫;留学热点国用什么优势吸引中国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寻求中国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7 范兆霞;欧特克推出中国学生设计联盟[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8 张咏梅;荷兰认可托福网考成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9 李锋;一个美国科学家的中国情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晓亮;天才起飞的地方[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京;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任鑫;如何看待中国学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范蕾;留美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红艳;基于乖戾—消解理论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幽默的理解[D];长安大学;2011年
5 程琳;改革开放以来留学英国的发展与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蔡琳;对中国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道海;中国与菲律宾中小学生学习目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婷燕;美国教师与中国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化冲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冠;中级汉语水平泰国学生习得儿化音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高琰;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质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6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44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