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活”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4-07 14:23
【摘要】: “教育即生活”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教育命题。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本文首先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解读。“教育即生活”至少包含着三层涵义:一是教育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二是教育要关照个体的非日常生活;三是教育要构建个体的可能生活。杜威以为,这三层涵义及其所体现的教育功能是协调统一的。 在解读“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本文以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对杜威的这一命题进行了反思。经济再生产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和霸权-国家再生产理论分别从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的角度对学校教育的过程及其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表明,由于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非日常生活)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并控制了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学校教育并不像杜威所认为的那样,能够为个体提供一种进步的、改造的生活,并能够成为实现民主生活的基本手段,它的主要职能实质是进行再制。因而,,“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固然反映了杜威教育思想的进步性,但同样也体现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在揭示出“教育即生活”的历史局限性后,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阐释了“教育即生活”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促使课程观和教学论的转向。在课程改革方面,“教育即生活”给我们的启示至少可以体现在两方面,即促进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教学改革方面,“教育即生活”也激发着我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实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
本文编号:261801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汉强;;职高数学教学浅谈[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瑜;解读杜威教育思想[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翟玉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阵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张凤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1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