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4:05
【摘要】: 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制定程序之一。该程序是否健康,取决于教育政策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状态;取决于教育政策问题分析的合理性,取决于教育政策方案的针对性,取决于教育政策效果的真实性。这几个环节虽被重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被忽略的地方。本论文扫描宏观教育政策决策过程,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为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良性运行建立防火墙。 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核心。它涉及到政策决策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众者、政策非受众者、政策反馈者和政策评价者等群体。各群体的心理因素、精神自觉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对于政策决策的良性运转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决策者的思维方式、执行者的心理定势、受众者的认知水平、非受众者的容忍限度、反馈者和评价者的价值取向等因素让政策决策充满着不确定性。而各群体的精神自觉状态决定着他们的批判性和适应性。群体内的有机组合或无机组合从源头上决定着政策的好坏,群体间的有机组合或无机组合在过程中决定着政策的好坏。 教育政策问题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起始点。它的产生与发展,经过层层过滤,最终引起政策决策者的关注,从而启动决策程序。教育政策问题不仅仅发生于教育内部,而且也发生于教育外部。教育内部的事件以学生为核心,逐步向外延伸为教师、管理者、以及周围的相关群体。教育外部的事件源自于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教育政策问题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一项教育政策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同时,该项政策问题的出现会连带产生其他的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教育政策问题既可能是崭新的,也可能是旧的政策问题的激活。对于教育政策问题的表达,政策受众者的话语空间反映了教育问题的原生态,政策制定者的权威解释稳定了公众心理,专家对于所面临的教育政策问题,追溯根源、探讨现状、预测趋势,为每一类教育政策问题建立档案,以作为后继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的重要基础。 教育政策方案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载体。它有着不同的等级划分。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有一般方案、重要方案、和应急方案;按照对象诉求和舆论压力的程度,主要有临时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政策方案的设定存在着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好的政策不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政策受众结构的变动、社会的广泛认同度、方案之间的匹配状态、方案解决问题的适中程度、以及方案符合执行者的状况都是政策决策者必须考虑的范畴。当然,教育政策方案也存在着一些陷阱,诸如偏离目标、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界定、政策受益者意见缺席等。 教育政策效果既是上一个宏观教育政策过程的结局,又是下一个宏观教育政策过程的诱因。教育政策效果的划分有着多重维度。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有着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之分;从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来看,有着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之分;从政策受众者的角度来看,有着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之分;从政策评价者的角度来看,有着真效果和伪效果之分。对于这些效果的关注,有助于政策决策者全面衡量教育政策,提升宏观教育政策的科学性。
【图文】:
上述四个部分中,政策利益相关者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核心,政策问题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起点,政策方案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载体,,政策效果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结局和诱因(见图1)。{{{政”问题 题 政政策方案案 案政策效果果图1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机制基本要素及联系l4
以及对应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将教育问题反馈给媒体,媒体引起学术界关注,学术界的研究成为政策研究机构的重要依据,政策研究机构将所认定的教育政策问题上报给政治家(见图2)。教育政策问题被识别的基点在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尽人意的表现以及受教育后的社会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入学机会,在学校里的待遇,呈现给家长的成绩报告单,获取相应成绩背后的付出包括身体健康的耗损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与安全,参加中(高)考时的分数线,以及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生存状况与可能的行为等方面都是家长一直担心的事情。在上述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引起家长或监护人的焦虑。对于教育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保守的渠道,即从家长或监护人到教师、到学校管理者、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二是开放的渠道,即从家长到媒体、到学术界、到教育政策研究部门、再到政治家的渠道。就保守的渠道而言,家长或监护人往往是在比较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对应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情况下进行的。家长或监护人发现子女(学生)所暴露的。尽管有人不主张将政策议程的建立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分析(见【英』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M】.赵成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011.8
本文编号:2665153
【图文】:
上述四个部分中,政策利益相关者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核心,政策问题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起点,政策方案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载体,,政策效果是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的结局和诱因(见图1)。{{{政”问题 题 政政策方案案 案政策效果果图1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机制基本要素及联系l4
以及对应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将教育问题反馈给媒体,媒体引起学术界关注,学术界的研究成为政策研究机构的重要依据,政策研究机构将所认定的教育政策问题上报给政治家(见图2)。教育政策问题被识别的基点在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尽人意的表现以及受教育后的社会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入学机会,在学校里的待遇,呈现给家长的成绩报告单,获取相应成绩背后的付出包括身体健康的耗损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与安全,参加中(高)考时的分数线,以及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生存状况与可能的行为等方面都是家长一直担心的事情。在上述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引起家长或监护人的焦虑。对于教育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保守的渠道,即从家长或监护人到教师、到学校管理者、再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渠道;二是开放的渠道,即从家长到媒体、到学术界、到教育政策研究部门、再到政治家的渠道。就保守的渠道而言,家长或监护人往往是在比较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对应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情况下进行的。家长或监护人发现子女(学生)所暴露的。尽管有人不主张将政策议程的建立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分析(见【英』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M】.赵成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01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自强;龚怡祖;;教育政策利益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为中国教育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6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