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0-05-15 14:44
【摘要】: 可持续发展德育是在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的核心原则,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德育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创新,从而赋予德育本身以可持续发展性,并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规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要把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变成现实,就必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一个德育体系本体各要素之间层次分明、比例协调,与外部社会各系统之间Qg外呼应,和谐发展,并追求持久德育效应的动态发展体系。这是德育本身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文章的创新之处。 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西方混合德育模式理论为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按照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形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德育体系。因篇幅所限,文章只分析了德育目标体系、德育内容体系和德育方法体系的构建,探讨了上述三个体系的大体框架及构建时应注意的问题。各个分体系的建构都应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切合实际,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既体现时代特点,又不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最终实现,要正确处理德育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动态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要唤醒全社会成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用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理念武装德育工作者的头脑,更新育人观念,加强德育管理体制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冬梅;可持续发展与大学教育观的变革[J];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兰刚;可持续发展:一种全新的德育发展观[J];教育导刊;1998年Z2期

3 田雪原;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6年02期

4 王新前,李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实现途径及措施[J];天府新论;1996年05期

5 徐海峰;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强化政府行为[J];江南论坛;1997年06期

6 袁政;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南方人口;1997年S1期

7 邢永富;关于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8 陈中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2期

9 郁学梅,王志平;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J];化学教学;1998年02期

10 孟庆松,韩文秀,丁俊莉;可持续发展教育简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淑慧;;实践“三个代表”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2 吴云勇;;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喜良;鲁战会;;食品工业中的农业问题初探[A];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9年

4 陆大道;;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翟礼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筑工程地质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志祥;;ADS与核能可持续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龚胜生;郑利;;论西部公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烈;赵波;;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地理学和地理教育[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民;;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宁耘;林树权;;浅析制约北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步雪琳;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党建波;湖北菜粕后市涨势仍可持续[N];粮油市场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国庆 通讯员 覃东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中共湖南郴州市委书记 李大伦;发展重在可持续[N];人民日报;2000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李倩倩;去生活里体会“可持续”[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国家发改委主任 马凯;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葛守昆;聚焦江苏可持续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东方 苏北 余庆华;江苏代表:热议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吴鹏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N];闽南日报;2005年

10 国泰君安(香港) 吴险峰;中芯国际:盈利增长可持续[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暨南大学;2001年

4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关涛;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华;我国蔗糖业竞争力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昂;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项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杨恺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吴定玉;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年

6 付宏安;陕西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7 苏青;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志红;创新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一个引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汤萱;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魏敏;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与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5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65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