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4 16:07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具有更新快,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规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化程度低、操作技能考评难、个性化学习需求不能满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力图通过实际调查和教育理论研究,开发一套实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彻底改变当前信息技术课上课难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人与南昌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及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起,通过对南昌市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比较各类信息技术课考试及测评系统,运用现代先进的编程技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形成了开发一套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经过研究,与公司合作开发制作了一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其主要特点有: 1、系统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研制开发的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 2、系统具有教学活动设计功能、课堂教学互动功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评价功能。可在真实环境下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计算机自动跟踪、测评,并可以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评价。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软件环境。 3、系统拥有较丰富的信息教育课程教学案例,便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其备课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任课教师可自行设计教案,也可对系统中的案例进行修改、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4、系统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功能较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有针对性对信息技术课的各种课型(演示课、操作课、欣赏课等)进行试验教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解决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师资不足,学生差异大,操作技能评价难等问题有积极的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技能的理想平台。该教学及测评系统让信息技术课的“备课、上课、辅导、评价、资源”等难题一揽子解决,使繁重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0-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红;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1期

2 赵振宏;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2年16期

3 寇洪;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兴趣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4 周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J];北京教育;2002年08期

5 舒华;《新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互动系统》通过鉴定[J];人民教育;2002年11期

6 顾鹏尧;谈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J];天津教育;2003年Z1期

7 曹祥德;让学生踏好信息技术课的两级台阶[J];湖北教育;2003年16期

8 李迎;新型的信息技术课模式[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X2期

9 王善志;信息技术课“三步曲”[J];云南教育;2003年Z3期

10 刘小莲;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若干认识[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文林;;浅谈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2 ;东陵区八家子农业示范园简介[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3 王丽娟;;“富友"牌双微肥在西瓜上的应用研究[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安妮;;浅谈中国科技类图书的专业发行[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关宏军;;浅谈PH计的基本维修方法[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培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王翠萍;;健美操对大学生体像、社会体格焦虑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程文广;;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探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 付琳 山东菏泽学院附中 郑秀娟;高中信息技术课新理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特约作者 邱元阳;信息技术课高考不是翻身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江苏省天一中学 陶祝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山西省太原市十五中学 王琦;传统教学 能教好信息技术课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安徽淮北市杨庄矿中学 许咸尚;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实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中学 李敏兴 梁金玉;信息技术课与化学课合作初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陈凌云;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中易忽视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浙江省绍兴县华甫高级中学 张宝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四有”[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王祖根;小议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10 闫国有、记者 谭洁;空军某师遂行多个战术课目协同演练[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戚永红;多角化过程中的知识利用与知识开发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文锁;尼雅遗址形制布局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俚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元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网络教学及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凝华;湖北省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调查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宝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袁庆飞;任务驱动法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顾英;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实施“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晓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纯国;基于项目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爱琴;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78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78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